随顺觉性


文/见庄法师


  

  三千多年前,释迦如来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成正觉时说:「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。」一语道破迷愚众生长劫轮回的苦因,和转迷为悟的心要。一切众生本具佛性,只因无明妄想而迷失本心,只因坚固执着而随妄流转。

  世尊在《金刚经》序分中,从着衣、持钵、乞食、洗足到敷座而坐为大众开示,一举手、一投足,皆是菩提妙明真心的作用,皆是如来的无言身教。佛陀如是,开山祖师亦如是。「行住坐卧都不打妄想,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,就是禅,就是修行。」这是老和尚的殷殷嘱咐,所谓「行亦禅,坐亦禅,语默动静体安然。」修行的入处就在日用之间。

  当前一念心能现前,能安住,能作主,即是时时与佛同在。诚如南朝傅大士禅偈所云:「夜夜抱佛眠,朝朝还共起,起坐镇相随,语默同居止,纤毫不相离,如身影相似,欲识佛去处,只这语声是。」想想自己,从暮至朝,起床、穿衣、洗漱……前念灭,后念生,念念生灭;从朝至暮,人我、得失、高下、取舍……八亿四千万个念头,念念迁流,生灭无常,不禁自问:妄想,妄想,既然是虚妄的念头,为何无法停歇?

  我思故我在,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大妄想、大颠倒,误将川流不息的妄心当作是自己的真心。我们以为我的感受是我,我的思想是我,我的意识是我,然而,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剎那生灭的念头,哪一个是我?我们以为我的身体是我,然而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剎那变异的细胞,哪一个是我?由妄想执着所构筑的「我」,其实只是一种虚妄的假相,只是背觉合尘的众生境界。

  我思故我在,是凡夫的心境。佛陀在《地藏经》当中开示:「南阎浮提众生,举止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」当我们的六根攀缘六尘境界,一分别、一起心、一动念,就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就有苦乐、爱憎、取舍,就有造作,就有业因,就要受报。「云何应住?云何降伏其心?」是须菩提尊者在般若会上的两个大哉问。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是世尊所给的解答。因此,当妄想不请自来的时候,要作自己的主人,了知妄想只是来来往往的客人,不理会、不追逐、不相应,提起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的观照,如是安住,如是降伏其心,如是成就佛道。

  六祖惠能大师直示学人:「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。自性迷即是众生,自性觉即是佛。」佛陀所契证的无上正等正觉,与一切众生的觉性无二无别,同是行住坐卧,圣人与凡夫之间,在于觉与不觉的差别。《尚书》云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」一念贪瞋痴,随顺妄想,就是三涂六道的流转;一念回光返照,随顺觉性,就是转迷为悟的觉醒。

  无常,是这个人世间不变的真理。世界的成住坏空,是无常;人生的生老病死,是无常;念头的生住异灭,是无常。四时更迭,日夜递嬗,心心迁流,在无止尽的生灭变异之中,执取任何一法,都是苦因。《四十二章经》云:「观天地,念非常;观世界,念非常;观灵觉,即菩提。」从观无常,了知色身和一切外境,只是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的虚妄境界。在日常当中时时保养这念心,当前一念心惟精惟一,奉行众善,远离众恶,进而不思善、不思恶,常处中道。如同临济义玄禅师所说:「向外作功夫,总是痴顽汉,儞且随处作主,立处皆真。」学习自己当家作主,时时提起觉性,了知妄想的虚妄不实,不再随顺妄想念念迁流,就能成圣成贤。

  随顺觉性,这条修行路步步光明。生生灭灭的念头即是轮回因,清清楚楚的觉照即是解脱因,只要觉性现前,心自安。唯有当前这一念,只有当下这一刻,即是用心之处,即是入道要津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