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行的二元素


文/见旻法师


  

  一个人在世间要成功,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,能突破考验则能迎来成功。修行学佛,尤其是行菩萨道,必然难以一帆风顺。然而面对困难,只要心念及行为正确,必能迎刃而解。

  学佛修行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,来修习利益他人之行。但在协助他人、劝他人学佛;或是发心吃素、吃三净肉来护生,却遇到家人、朋友的反对及言语刺激时;又或是布施自己的学识所长、爱语、笑容,却不被认同甚至遭到嘲讽时……就要具备正确的思考模式,即佛法所说的「正思惟」。什么是「正思惟」呢?正思惟简单来说即是正确的思考模式,符合良善、因果的思想观念。遇到不顺己意的境界、和自己预期不同时,就要往良善处思考。明白如是因,如是果;即使遇到万般困难,仍坚信种下了慈悲的因、良善的因,必然有良善的果报。

  正思惟是面对困难的基石,而忍辱则是成功的梁柱。面对违逆己意的状况,除了要从因果的角度思考,同时也要有忍耐、忍让的心来配合,倘若有良善的思惟,能知因识果,却忍辱不下来;遇到有人阻碍自己行布施时,却忍不下来,无法坚持,心就容易动摇,甚至造下恶业。如此,不但要知道因果,更要如是落实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

  过去大施太子向龙王取得宝珠,希望以宝珠所变现的宝物,来救拔所有众生的贫穷。然而,龙族不希望宝珠落入他人之手,因此便兴念阻挠,将宝珠从大施太子手中取回。大施太子虽然遇到障碍,却仍坚持要利益众生,且能忍下眼前逆境,以正思惟的方式思考。大施太子心想:没有关系!我可以一勺一勺地将海水取尽,拿回宝珠,这就是正思惟。于是大施太子开始一勺、一勺地取水,忍下身体的劳苦、内心的疲倦,始终坚持着利益众生的心念。由此,大施太子感得天神护持,一举将海水取出大半,惊动龙群便主动将宝珠献上,成就大施太子利益众生的誓愿。

  《华严经》云:「菩萨以忍辱为华蔓。」以忍辱庄严己身,并以知见为导航,来指引修行的路途,不至迷失方向、偏离航程。欲成就利益他人之行,正知见及忍辱二者不可或缺。二者具足则心念、思考模式能与行为相符,如此必能克服一切障缘,圆满自利利他之菩萨行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