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喜心 利他行


文/見沂法師


  

  孟子曰:「取諸人以為善,是與人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。」胸懷大度的君子,善與人同且有成人之美;而身為佛子,令眾生離苦得樂的菩薩行者,尤應以《普賢行願品》:「所有世間一毫之善,我皆隨喜。」廣修利他行,長養自他的善根、福德、與智慧。

  隨喜,即是以歡喜的心隨順因緣為善,包含主動的「隨自意喜」及被動的「隨他意喜」。無論是主動或被動,幫助別人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希望成就對方的功德。《法華玄論》:「若見、若聞、若覺、若知他所作福,皆隨而歡喜……菩薩本為教化眾生令作福德,而眾生能作者菩薩歡喜,故是化他門。若自欲除嫉妬煩惱求福德故起隨喜,是自行門也。」

  由此可知隨喜功德的殊勝,即是在發起隨喜心的當下,即與諸佛因地發心一樣慈悲、清淨、平等,因此更要發大願,隨喜復行轉教,願令眾生悉能成就隨喜功德。如《大智度論》中有一則公案:有迦葉佛滅度後,有一名樂善好施的婆羅門女,行路中見佛塔頹圮,發起敬信心修建,而他的親友們也自願隨喜出錢出力,共成其事,由於修塔的功德,後世一同感得生天的福報。

  《大般涅槃經》亦云:「於諸眾生心生歡喜,是名大喜。」眾生都喜歡親近對自己有益的人,因此菩薩隨順眾生所好而行四攝,使之歡喜依於佛法修行入道,施者與受者互相薰陶、互相含攝,處處皆是廣修隨喜功德的菩薩行處,亦即稱合於諸佛之悲心與本願。譬如:見人布施物品,發心出力搬運;聞人布施法益,與之分享交流,是隨喜行布施攝。聞人勸發善行,自己從旁肯定、贊助,一同導人向善,是隨喜行愛語攝。見人樂於修善法,自己亦助之歡喜,甚至製造種種因緣,帶動更多人共成其事,是隨喜行利行攝。以慈悲平等的因心,肯定眾生的佛性,隨順因緣並善解方便,成就普度眾生的目的,是隨喜行同事攝。

 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,常在開示中提勉大眾:「當我們看到人家發心做善事,都要隨喜。隨喜就是跟進,也是帶動。」若時時以隨喜心帶動利他行,與眾生共同成就善法,不僅能落實「四攝法」於行持中,更能於積極教化中圓成無上菩提道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