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心正語 自利利人


文/見牒法師


  

  古云:「一言以興邦,一言以喪邦。」足見言語的影響力不容小覷。就切近而言,一句善語能使人增長對三寶的敬信,歡喜護持;一句惡言則恐緣生彼此心中的無明,甚而退失道心。

  所謂「言為心聲」,言語以起心動念為根源。內心良善,則出言必定和雅;惡念存心,則出語如傷人利劍,心正則言正,心邪則言邪,是乃亙古不變的軌則。

  既已掌握此原則,「正語」如何落實便不難推知。首先,正本清源,必先「正心」,時時覺察、覺照,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。善念則保持,惡念則對治。落實觀照自心的功夫,是實踐正語的基礎。內心良善正直、真誠不虛偽,言語才能産生正向的影響力。孔子重「仁」而不重「佞」(口才),正是基於此理,故有所謂「巧言令色鮮矣仁」及「剛毅木訥近仁」之說。

  其次,要落實忍辱的功夫,三思而後言。如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若有人來,節節支解,當自攝心,無令瞋恨;亦當護口,勿出惡言。」遇到不如意境,總是容易引發心中的瞋火,應當及時返照、及時平息,若一時之間尚不能轉得徹底,寧可暫時保持沉默,自守口業,亦護念他人。

  其三,從自利利他的願心出發,以言語成就利益眾生的功德。菩薩以四攝法度化眾生,其中之一為「愛語攝」。說話時,試著觀照自己說話的音調、態度,乃至於心念;將急躁的心、不耐煩的心、厭惡的心、輕視的心去除,就能使溝通漸漸變得溫和、平順;進一步發起恭敬的心、慈悲的心、包容的心、謙虛真誠的心,眼前的逆境便在無形中一點一滴轉化,最終成就和合歡喜。

  常念敬慈和真四箴行,稱揚他人的優點,「睹人施道」而真誠讚歎,以言語成就隨喜功德。始終心存感恩,謙下自省,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他人,壞事自己反省檢討」。如此發心,即是正心;由是發語,必為正語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