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御情緒之法──心不染塵


文/見碌法師


  

  現代人強調「情緒管理」,一般人藉由宣洩的方法,使情緒達到一種紓解,但這只是短暫的緩和,過了這一次還有下一次,始終落入情緒的輪迴當中,並不是根本解決之道。在佛法來講,修行最重要的不僅是管理自己的情緒,更要做到調御心念、管理心念,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善調身心,所謂「愚者調身不調心,智者調心不調身」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邪見,是我們的六個大情緒,如何善調?就是覺性要時時存在,時時刻刻心都要能夠作主。

  我們每天的生活,從起床、穿衣、吃飯、工作,在在都是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和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在打交道,這一打交道就沒完沒了,眼睛愛看美色,耳朵喜聽好聲,鼻子愛聞好香,舌頭貪愛美味,身體貪好觸塵,愈來愈貪的結果,最後被財色名食睡所包圍。為了追求更多榮華富貴,不斷以聲色犬馬刺激六根,放縱六根貪著六塵,為六塵所繫縛,想東想西,患得患失,貪求無厭,反而做出種種惱害他人的惡業,累積無盡苦果。反之,若能時時刻刻守住六根,不攀緣六塵外境,情緒自然而然就能夠平靜下來。

  如何收攝六根令心得自在?首先要少欲知足。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若欲脫諸苦惱,當觀知足,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。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猶為安樂;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亦不稱意。不知足者雖富而貧,知足之人雖貧而富。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,為知足者之所憐愍。是名知足。」孔子曾讚歎顏回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!」知足才能常樂。

  除了少欲知足,還要懂得退步內省。古德云: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淨方為道,原來退步是向前。」我們這個心就像野田,心田荒蕪了,裡面石頭、雜草、垃圾什麼都有,充滿我執、名利財色,障蔽了心源,所以要返照,低頭就是返照,要使六根清淨,就要退步,什麼是退步?檢討、反省、往內看,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否?身不造殺、盜、淫;口不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;意不起貪、瞋、癡,時時反省、檢討、慚愧、懺悔、改正。

  透過佛法中的種種加功用行,提升心念作主的能力。透過禪修,增益定力,禪修的目的就是要開悟,悟什麼?悟心,心即是道。所謂大悟幾百次,小悟幾千次,就是指心境開拓的層次,和對宇宙人生看法的突破。保持心的存在,人在哪裡,心就在哪裡。此外,參加共修法會、誦經、拜懺等,能消除業障、增長福慧,提起我們的善念,去除妄念。一心具足十法界,起了什麼心念,就與什麼法界相應,只要提起覺性,收攝六根,不攀緣外境,本具的清淨心自然現前。

  過去因為不知道要觀照心念,於是放縱六根攀緣外境的積習已深。學佛後,方知建立正確知見,觀照自心的重要,更要少欲知足,知足常樂;為人處事退一步海闊天空,做到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」;學習禪修,體悟到清淨的內心世界,才是真正安身立命之處,由此心不染塵,不再汲汲營營追逐外在的名利,以智慧心來生活,這樣的人生,就會充滿著無限的光明與希望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