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人生當下是


文/見順法師


  

  「自」的象形為「 」,像鼻形,人稱自己都指己鼻。「在」:解形為「 」,才、土,是草木初生之形,露出土面而形始可見,可見則存在,所以存在為在。因此「自在」是自己時時刻刻都存在,清楚、明白、作主地生活著,自在人生當下就是。

  現代人隨著科技生活的快速變化,逼迫的步調,心靈容易焦慮與急躁不安;為了舒壓而放縱自己,認為要吃就吃、要喝就喝、要玩就玩,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。放縱五欲,為物欲所驅使卻不自知;乃至為了享樂而造業、受苦,處處作不了主,人生不但不自在,更且失去了光明。

  佛法教導我們,每個人都有覺性,能知苦、樂、憎、愛的心就是覺性,這個覺性能讓我們明辨是非、善惡。這念心含藏著無窮的智慧與力量,透過禪修,得以開發清淨智慧,使我們在生活中不被五欲所迷惑,看到好的境界現前,知道這是好的,不起貪愛;看到壞的境界現前,知道這是壞的,不起煩惱、憂愁;「知道」的這念心不染塵境,不隨外境而轉,不取不捨,這念心清楚明白,當下智慧心即得現前,作得了主,進退分明,日常一切都恰到好處,這樣才是真正的「自在」。

  從前印度有一位修得五種神通的梵志,人稱「五通梵志」,善於說法,常感動諸天神及閻羅王來聽法。一天閻羅王告訴他,七日後將命終,墮地獄道受諸苦痛,梵志驚慌恐怖求問解脫之法,諸天神示其請教釋迦牟尼佛,方能免難。梵志即刻拿著合歡、梧桐兩株花前往供佛,佛一見梵志,便說:「梵志,放下!」於是梵志放下左手中的花,佛陀又說:「梵志,放下!」梵志便放下右手中的花,佛陀又說:「放下!」梵志納悶地說:「我兩手中供養佛陀的花都放下了,已無可放捨!」佛陀說:「我不是要你放下手中的花,你真正要放捨的是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這些全都要放下;捨到無可捨處,就能夠解脫生死。」梵志聞法當下,即刻捨卻一切,悟無生法忍,得解脫自在。

  這念心之所以不能自在,是因為有煩惱、妄想、欲望、得失、分別,想達到心真正的自在,若依靠外境的刺激、享樂是不可能長久的,唯有面對境界時不起心、不動念,白天、晚上如是,順境、逆境也如此,這念心就能超越時間、空間,達到真正的自在。

  孟子曰:「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。自得之,則居之安;居之安,則資之深;資之深,則取之左右逢其原。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。」佛法講禪的自在,儒家講修心養性的自在,雖深淺不同,但意義相通,從在心上去契悟,方能找回自己,真正當自己的主人,安住在每個當下,人生定能邁向光明與自在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