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与人生


文/见慷法师


  

  人生的际遇就像一艘船在大海当中漂流,随顺风抵桃花源地,随逆风到蛮夷险境。如果没有佛法正确的知见为导航,则无从掌舵,便随风逐流,若能了解禅的智慧,并应用于人生中,定能化险为夷、遇难呈祥,随心满愿拥有无碍自在的人生。

  所谓“禅者,佛之心也”,指的就是人人本具的觉性,蕴含着定力与智慧。《佛遗教经》云:“若摄心者,心则在定;心在定故,能知世间生灭法相。”六根不攀缘六尘,不分别取舍,摄心在定,有了定力则能看清楚世间的生灭因缘,显发本具的清净智慧。反观现代人由于不知道本具有清净智慧,是生命的活水源头,所以迷失在追求色声香味触等尘境中,于顺境生乐生贪,于逆境生苦生瞋,时时让情绪掌控,于中载浮载沉,因而家庭、事业、人际关系也经常扰动不休,甚或酿成难以挽回的终身憾事。此时,若能将妄心收回,返本归元,一念回光返照,则正念现前,清楚明白作主;能有此觉悟,即是找到一帖处世妙方。

  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云:“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,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,心是恶源,形为罪薮,如是观察,渐离生死。”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及念头,常随外境的因缘而生住异灭,想法、感受也不断在迁变,找不到一个安稳踏实的真我,因而了知不断攀缘的心是祸首恶源,于是,知道必须要安住在不生不灭的觉性上,这才是自己的真生命。

  从前有一位比丘在河边打坐十二年,虽身体在打坐,心中却常爱着财色名食睡等乐欲,因此无法得道,佛陀知道其得度因缘成熟了,就到河边去度化他,此时正好有只乌龟从河中出来爬到树下,附近一只水狗正好在找寻食物,一见到乌龟,上前想抓取时,乌龟马上将头、手、脚全部缩到龟壳里,水狗完全没办法抓食,最后只好离开。比丘言:“乌龟知道用自己的壳作为护身铁甲,因此得以保全性命。”佛陀藉此因缘教化:“世人甚不如此龟,不知无常而放恣六情,一旦命终则苦恼悔恨不及,生死无端而轮转五道,应当自勉,励求清净解脱。”而说此偈:“藏六如龟,防意如城,慧与魔战,胜则无患。”比丘闻偈,发大忏悔心精进修行,最终断尽贪欲,证阿罗汉果。

 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云:“甚勿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,得阿罗汉己,乃可信汝意。”修行从逆情顺性开始,不随自己的意念分别,随顺觉性,“藏六如龟,防意如城。”任何境界都要忍,不让妄念出流,能忍自安,“慧与魔战,胜则无患。”坚住正念,站得住、站得长,则自然能战胜无明烦恼。

  将禅的智慧运用在生活中,则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,就从收摄意根开始做好情绪管理,必能广结善缘,处处逢源,随心满愿地自在步红尘。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