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禅修管理情绪


文/见神法师


  

  未接触禅修前,发现自己的心常处于散乱状态,并且难以驾驭。想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件事,或是必须专注于课业时,心总是无法平静,始终像一匹脱缰野马,难以驯伏。心思的活跃,犹如江水滔滔不绝,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习惯性放任它,让它左右自己的心情、思绪、想法等,终究无法安住。其实,心真正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,端看如何在日用中善用此心,并持续不断地练习禅修。

  不怕有烦恼,只怕不愿面对烦恼而落入抱怨的迷雾中,蒙蔽自性光明。当觉得自己受了误会、受了委屈,正想找人吐苦水时,想一想,是谁受委屈?这个我是谁?通常扮演着多种角色,在家是孩子的妈,回到娘家是女儿,在公司是职员,到了精舍又成为学员长……,哪一个才是真正的“我”?又再进一步想,现在会受到委屈,是不是过去也曾让对方难过,所谓“欲知过去因,现在受者是;欲知未来果,今生作者是”,正好藉此因缘,消业了业,更莫造新殃,感恩对方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,原来还有烦恼,原来尚未真正相信因果,实实在在发起感恩之心,并且发愿,愿度之,愿对方成佛!

  起了情绪,知道情绪是应境而生,也会随境而去,了解情绪的本质是生灭,便不会执取不放,所以一切决定操之在己。“情绪”如海上的泡沫,“境”是海面的风。风会平,浪会静,大海依旧,风与浪都是过客,万境敌不过忍心不动。波由水起,浪由心生,与其和波浪纠缠,何不收摄六根,让觉性作主。

  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”。从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,提醒自己不再随顺习气,不于烦恼大海中载浮载沉,应当提起觉性,打造度海舟楫,驶向解脱烦恼的彼岸。《中庸》云:“庸德之行,庸言之谨。”庸是平常之意,日常的小善不可忽视,因为这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,可是,没有从小处累积,如何成就大福德?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!不可不慎。

  佛法告诉我们,人人皆有本具的清净觉性,这念觉性不生不灭,方是“真我”。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?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说:“奇哉!奇哉!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。”于日用中落实禅修,不断放下尘劳与爱着,一心无所冀求,方能回归纯净的清净自性,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!

 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