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諧人生,從恭敬開始


文/見咐法師



  

  在人與人互動頻繁的社會,「恭敬、尊重」是和諧人生必備的潤滑劑和養分。目前社會亂象的主要因素之一,就是人與人之間忘失了相敬如賓、互相尊重的美德,因而形成對立、仇恨的負面型態。小至家庭成員相處不和睦,大至社會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影響,衍生了更多的社會問題,國家安定更受到極大的威脅。

  《論語》中記載,司馬牛憂曰:「人皆有兄弟,我獨亡。」子夏曰:「商聞之矣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。四海之內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?」告訴我們,平時待人處世若能做到恭敬有禮,就能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。故知「恭敬」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,也是拓展人際關係的鎖鑰。

  恭敬心更是修行必備的資糧。佛法講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子是我母,而眾生都有佛性,人人皆當成佛。修行人除了要慈悲一切外,更要具足恭敬之心,法水才能入心。過去,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上修菩薩行時,曾經有一世為雪山童子,一日遇一羅剎鬼,聽聞其說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」半句偈後,心生歡喜,為求得後半偈,願捨身求法,如是以至誠恭敬之心為法忘軀的精神,也為後世眾生留下了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」千古不變的真理。

  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汝等比丘!當自摩頭,已捨飾好,著壞色衣,執持應器,以乞自活,自見如是。若起憍慢,當疾滅之。增長憍慢,尚非世俗白衣所宜,何況出家入道之人,為解脫故,自降其身,而行乞耶?」待人處事若心存憍慢,則不易生起恭敬心,自性光明就會被憍慢煩惱所障蔽,更無法提升道業。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提出了中台四箴行——「對上以敬」、「對下以慈」、「對人以和」、「對事以真」,作為弟子們日常生活中修行用功、待人接物的準則,其中「對上以敬」就是以恭敬心為出發點。而恭敬在世間法受用,在出世間法更是不可或缺。舉凡僧團倫理的維繫、深化修行的基礎、道場的和合、佛法的弘揚等,皆須由恭敬做起。

  修行欲深入佛法堂奧,首先要能恭敬一切,所謂「我慢高山,法水不入」,平時恭敬三寶、父母、師長、兄弟姐妹、同參道友,乃至於周遭所接觸的人事物,善緣成就了,善法也能夠圓滿,所以「恭敬」對於提升修行有莫大的助益。

  和諧人生從己身做起。身為老和尚的弟子是最有福報的,老和尚將佛法,以易懂的方式教授予弟子,這「敬、慈、和、真」具備了基本人格發展的要素,更是深化修行不可缺乏的條件,所以要將四箴行落實於日用當中,並從中培養宗教情操、提升修行,繼而將其發揚光大,化導更多有情,也藉由恭敬心的培養,為這紛擾不安的社會,注入一股清流,讓更多的人都能獲得佛法真實的利益。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