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文物 守护真心


文/见泱法师



  中台世界博物馆,外观运用四栋六塔建筑,中式西建的概念,以唐风斜屋顶及城墙为建筑风格。丰富的馆藏包含佛教造像、造像碑、历代书画及碑林真迹拓本等。文物之于国家,显示了其文化厚度及立国之本,是一国软实力的展现。藉由过去,串起同一地域中生命的共同记忆。展望未来,文物之于个人,尤其是佛教或代表道统之文物,不但增进个人生命的厚度,更能提升精神和心灵生活。

  佛教造像始于佛陀时代的优填王,因思念至天上为母说法的佛陀,即以牛头栴檀作如来形像高五尺,见相如见佛。以相表法,虽然一般人不一定懂佛法,但透过寂静安详的佛像、慈悲庄严的菩萨像及怡然自在的罗汉像,将佛法道理形像化,启发人人本具的清净心。佛法在唐代达到鼎盛,使佛教造像更普及于社会中,成为历朝历代分合历史中,稳定社会、稳定人心的因素之一。

  一般常听到「南无佛」。「南无」,归依义,亦有向某人学习之义。「南无佛」,即归依佛,向佛学习其慈悲智慧,以达到安详自在。老和尚云:「佛法以人为根本,人以心为根本,心以觉悟为根本。」故佛门中的一言一行,乃至盖道场、建设博物馆等方便施设,皆是为了使人心能依止于善法,进一步能学佛之觉,自觉觉他,终至究竟离苦得乐。如是学、如是觉,诚如《大学》云: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」

  透过亲睹佛像,见佛相好,而心生欢喜,结下出世善缘。也可透过其史料及美学之研究,更认识佛法,进一步生起正信,向古德学习。从博物馆所展示的碑林拓本,学习丰厚的中华文化道统,实践五伦以圆满人格;从佛菩萨像中,体会其精神,落实慈悲喜舍,学习自利利人,以慈悲智慧成就人间净土。

  佛教文物,是使人生信的最胜方便。近年于印度迦毗罗卫城出土装有佛陀舍利的滑石容器,容器上并有波罗米文标示:「这是释迦族佛陀世尊的舍利容器」,证明「佛陀」确有其人。而百多年来,英法的考古学家,根据《佛国记》及《大唐西域记》所记载的史料,将圣地从荒草中发掘,不但促进当地观光产业,更使信者增信、见闻者得益。

  从文物中,我们还可以看到:历代信众无不以最虔敬之心,行最上供养。故学习布施者及雕塑者供养三宝之心,以成就世间最上福田──敬田;学习布施者为师长父母祈愿之心,成就恩田。学习佛菩萨及祖师大德的慈悲与智慧,广行布施成就利他之德。

  「修行有四难:一、得人身难,二、生中国难,三、闻佛法难,四、生正信难。」中台世界博物馆,不但代表对国家安定的感恩、对世界和平的祝福,也代表百姓对和平安定的愿景,更是佛教徒对佛法兴盛于现代,如是传承、如是守护的实践及自我期许。

  感恩大善知识示导,带领四众齐心建设中台世界博物馆,巩固大众对佛法的信心,守护行者心中本具的圣地。愿三宝永住,众等生生得依怙,愿见闻生信,知古鉴今,彻见本来面目。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