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愿与抱怨


文/见俯法师


  甘露与毒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,一种能使人百病蠲除、延年益寿;一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,能致人于死,但它们却可能来自同一个根源。什么根源能产生这两种天差地别的结果?答案就是我们的──口业。

  佛法中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公案。过去在森林中住着一只色彩斑斓、长着两个头的共命鸟,其中一个头经常能吃到香甜甘美的果子,另一个头却总是吃到坏烂的果子,因此经常感到忿忿不平。有一天,没尝过美果的这个头对另一个头抱怨说:“真不公平,为什么我总是吃不到好东西!既然这样,今天不如吃个有毒的果子,以后你就再也不必吃了。”另一个头听了安慰道:“虽然我吃了好的果子,但最终我们都能一起吸收营养,得到好的体力啊!”尽管好言相劝,想不开的那个头还是依然故我吃下那颗毒果,结果当然可想而知。

  同住在一个家庭、团体、地球上的人们,彼此就像生命的共同体,互助互利则能共荣,互怨互害则会共灭。抱怨不如意的处境,嫉恨他人的长处与优点,破坏他人的成果,并不会增加自己成功的机会,获得顺心如意的结果,反而因为恣意的攻讦与怨恼,造成自他俱损的结果。

  一句话,能变成触辄即死的毒药,也可以是化戾气为详和的甘露,在历史上,一句慈和宽容的话,曾经挽救过一场家败国破的危机。

  郭子仪一生忠厚仁义,身系唐室安危四十年,唐代宗将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暧。有一天,两人斗起嘴来,郭暧赌气说:“你仗着父亲是天子,有什么了不起,我父亲连天子都看不上眼,还不想做呢!”公主一气之下,立刻奔车回宫向父亲抱怨。代宗劝慰女儿说:“这国家大事就不是你所能知的,郭暧所说的确不假,他父亲若有异心,天下哪会是你我李家所有。”而郭子仪听说儿子毁谤天子,究办起来要杀头的,他立刻将郭暧禁闭起来,然后入宫请罪。

  代宗说:“‘不痴不聋,不为家翁’,小儿女斗嘴赌气的话,怎能当真呢?”郭子仪回家后,认为儿子不该,虽然皇帝不怪罪,家法还是得执行,唤出郭暧,命侍卫打了他几十下板子。

  一场儿女互相的斗嘴抱怨,可能引发家庭分裂与国家政权不稳的纷争,就在皇帝的豁达大度与重臣的守份尽己中,化为一场温馨的家庭闹剧,最后以国安家和收场。如果我们能以慈和宽容代替怨责与嫉恨,以忍让守份代替对立与不满,必能创造和谐安乐、自他双赢的结果。

  而一句话成为甘露或毒药的关键,就在于是否能自省,找到转化改善的契机。过去商汤王在位的时候,国内曾大旱七年。太史占卜后禀告说:“若以人民为牺牲来祈祷,旱象必除。”汤王说:“我祈雨就是为了人民,如果以人民为牺牲,无异加害于人民,我应当以自己为牺牲。”于是就斋戒沐浴,剪发断爪,素车白马,身穿白粗布服以自己作牺牲,在桑野间祷告上天并自责说:“都是自己施政未合节度,使人民不能各守本分。并且过于亲近女色,宫室华丽,行贿与谗谤之风不息,一切都是自己的过失,今后当深自悔过惕励。”言讫,忽大雨数千里……。

  以真诚的自省,代替无谓的怨怼与瞋责,连天地都为之动容。《中庸》:“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,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”面对困境时,上下交相埋怨无法解决问题。一个能真诚自我反省而努力正己的人,会安于自己的处境,不怨恼外境,不但不招致更多怨恨,更透过慈悲与改正自己的心念与作为,找到转化困境的契机。怨不能止怨,不能改变自己的困境,唯有真诚的自省、正己,才能转危为安。

  更看过去那忍辱仙人遭歌利王无情的割戮时,心中不但无丝毫怨悔,更发大愿心说:“今日你以刀割截我的身体,我的心安忍如大地,将来我成佛时,第一个必先度你,以智慧之刀,断除你心中的贪瞋痴三毒,让你也能出离生死苦海。”忍辱仙人以慈忍不动成就忍辱波罗蜜,而这个残暴无理的国王,则成为世尊成道后,于鹿野苑初转法轮得度的圣首阿罗汉弟子。

  抱怨与抱愿,同样是一句话,一个心念,一者令自他俱损,走向冤冤相报的黑暗深渊,一者则令自也俱利,共同走向光明安乐的坦途。在日常生活触境遇缘时,如果能以愿心代替互相怨责,以抱“愿”代替抱怨,必能化解一切烦恼,转化困境,一起迈向共和共荣的美好未来。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