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抱怨虚耗人生


文/见洁法师

  日本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,取两杯同样的水,对其中一杯水每天都说赞叹、感恩的话,对另一杯水,每天抱怨、辱骂;一段时间之后,在显微镜下有令人惊讶的发现——每天听好话的水中有美丽的结晶,而常听抱怨的水中,是变形、有残缺的结晶。可见,心念透过言语与行为,影响着我们法界,我们要以善言软语打造一个净土,还是以恶口粗语来创造一个秽土?决定权操之在己。

  当受到委屈、觉得不平,或者想为他人伸张正义时,可能就管不住这张口,开始抱怨了。但往往抱怨对事情并没有帮助,反而招来更多的负面影响,甚至令善友相离。抱怨,代表心起了烦恼,心起了烦恼就是失去正念、失去光明,如同将恶种子种入心田中,不断地为心中的恶种子浇水,恶业果熟之时必定要受苦。佛法当中说:一个念头就感一世果报,常常抱怨的人,心是不平静,不但伤害他人,也毒害自己,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。

  不用怕有烦恼,只怕不愿面对烦恼,落入抱怨的迷雾中,蒙蔽自性光明。觉得受了误会、受了委屈,正想找个人吐苦水时,想一想,是谁受了委屈?这个我是谁?我们扮演着多种角色,在家是孩子的妈,到了娘家是女儿,到了公司是职员,到了精舍又成为学员长……,哪个才是真正的「我」?又再进一步地想,现在会受到委屈,是否过去也曾令对方委屈难过?所谓“欲知过去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未来果,今生作者是”。刚好藉此因缘,消业了业,更莫造新殃,过去自己可能对待对方更不好,现在已经是重报轻受了,感恩对方,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,原来自己还有烦恼,原来自己还没有真正相信因果,没有境界,还以为自己的修养不错!实实在在发起感恩之心,并且发愿,愿度之,愿对方成佛!

  过去,佛陀曾经有一世是忍辱仙人。于山林中修行时,歌利王带着一群宫女到林中游玩,宫女见仙人心生好奇,纷纷向仙人请法,并坐下听法。歌利王见到这个景象,妒火烧心,便向仙人兴师问罪,不分青红皂白,砍下了仙人的手足!王问仙人:“你现在是否心中有恨意,还能忍吗?”仙人答:“报告大王,我心中如饮甘露,一点恨意也没有,而且,我发愿等我成佛后,第一个就要度您。若我所言不虚,被您砍下的手脚都会复原。”果真,仙人的手脚复原如初。忍辱仙人即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,而歌利王即是憍陈如尊者,是佛陀成道后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之一,也是第一位证到圣果的僧宝。

  或许,我们还不能马上做到,但是可以向佛学习;学佛,就是学佛的身口意。“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”从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,不再随顺习气,而是提起觉性,打造渡海舟楫,航向解脱烦恼的彼岸。《中庸》云:“庸德之行,庸言之谨。”庸是平常之意,不可忽视日常的小善,所谓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道本平常,莫须外求,从不抱怨开始,不再虚度人生!

 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