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灵山莫远求


文/见齐法师

  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”!本着以扫塔 (过去在大陆受戒有一个重要课程,即是扫祖师的塔)、感恩的心到印度朝圣,也在印度感受到处处是无情说法有情听,法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。

  鹿野苑是佛法开始流布且具足最初三宝之处。在恒河流域,百千万印度人民认为恒河是神圣的水池,出生的婴儿在此沐浴、往生后死者在河边火化,又或将尸体葬入水中。途中又见到许多向观光客乞讨的本地人,自己虽想行布施,然而财布施有量,法供养无限,当下便发起弘法的愿心,而且要有锲而不舍的精进心。

  司机在十三天炎热的天气中辛苦地为大众开车,路况虽然颠簸,却毫无怨言,由此看到众生忍辱心之坚强。想起自己习惯于安逸的修行环境,未出发前还担心到印度朝圣会不适应,实在感到惭愧!由此觉察,心念一旦有了分别,就是不觉,所以要学习“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谛而不动”。

  到印度之前,担心居住环境的水杯、床、水壶、餐具等物品、食物是否清洁,亲身走了一趟之后,感受到何谓“净秽由心,非关外境”。只要当下能用感恩之心,保持正念,处处皆是净土。

  此次的朝圣之旅,每天坐五至七小时的车,有时甚至长达十三小时,更能体会佛走了几百公里弘法、度众生的辛苦与大悲心。导师 觉大和尚建设道场时,多年舟车劳顿,师父却不疲、不厌,积极地以身教、言教来教化众生,从师父身上真正见到何谓“展转行之,则是如来,法身常在,而不灭也”。师父如此行菩萨道,修行六度,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的愿心,教导我们:弘扬佛法,要以利益众生心为前导。

  站在佛陀舍利旁,感受到“佛在世时我沉沦,佛灭度后我出生,只恨自己业障重,不见如来金色身”。虽不能生值佛世,但是修行能否成就,其因缘掌握在自己。对于不想修行的人,即便佛在眼前,也视而不见;发诚正心修行的人,即使未亲自见到佛面,在诸经典中依然可见佛的身教、听闻佛的梵音法语,如此受持、读诵、如说修行,仍有成道的机会。反省自己是否具有荷担如来的承担力、持戒是否清净?如果没有,去圣日遥;如果有,佛的法身依然常在。从圣地到圣地,再回到中台,是缘起性空,皆不离自性。“佛在灵山莫远求”,只要自己发菩提心,提起道心、坚住正念,何处不是圣地?六祖大师说:“离道别觅道,终身不见道”,朝圣是为了实践成佛之道,而成佛之道必须在净化身口意三业中实践;在净化的过程中皆不离一心,能如此实践,佛就时时与我们同在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