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作不失 未作不得

文/見珅法師


  相信很多人在讀書期間上「科學」的課程時,都有作過一個實驗:兩個氫加一個氧,就形成「水」。科學驗證的基礎,其實就是「因果」的法則。現今是科學不斷進步的新時代,科學家們不斷向外太空作探索,地球資源一直被虛耗,溫室效應、空氣及水質受污染等問題,讓全球眾多環保團體不斷打起「保護地球」的口號,政府亦增加政策及條例,管制工業廢料的排放及污染。為了地球及人類將來的居住環境著想,「救救病中的地球先生」,就必須從因地上努力,從現在開始努力,不再造污染、破壞地球的因。

  佛法告訴我們,「因緣果報」的真理,告訴我們世間一切森羅萬象,都是由於因緣的聚合而形成、由於因緣的壞散而滅去。若以煩惱為因、以業為緣,就會招感迷界之果;以智為因、以定為緣,則能招感悟界之果。

  《瑜伽師地論‧卷三十八》云:「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。」意謂任何思想、行為,必然導致相應之後果。而所作之因在未得果之前,業果是不會自行消失的。相反地,沒有造作業因,便不會得到相應的結果。

  所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未來果,今生作者是」,今生的貧富、壽夭、美醜、順遂……乃是過去世所造善惡業之果報;現世所作的善惡之行,便是來世的罪福報應。這就是「三世因果」的道理。

  「因果」是宇宙間的真理。歷史上記載了一則公案:禪宗祖師百丈禪師一日上堂說法畢,大眾離去之後,只有一位老人家不肯離去。百丈禪師問其原因,才知道,他並不是人,而是野狐精。這野狐精過去曾是這座寺院的住持,因為有人前來請法,問他:「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?」他回答:「不落因果。」便五百世墮為野狐身,無法解脫。此次聞百丈禪師上堂說法,希望百丈禪師能慈悲為他開示。百丈禪師說:「那麼,你來問我。」老人便問:「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?」百丈禪師答:「不昧因果。」老人當下大悟,向禪師禮拜叩謝。

  「不落因果」是否定因果之理的存在,稱為「撥無因果。」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.卷第七》云:「撥無因果,斷滅善根。」「昧」有違背之意;「不昧因果」,即不違背因果。因此,正確的人生觀,便是要知因識果。
子曰: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」孔子被譽為「聖人」,是精深博學的大學問家,具有崇高德行,但他並非一生下來就具有這些知識、學問、德行,而是因為他愛好傳統,靠後天孜孜不倦的努力,這是因;最後成為「至聖先師」,一位偉大的思想家、博學的道德家,影響中國傳統五千年文化、道德規範、社會倫理,這便是果。

  「因果」,是世間的真理。面對相同的逆境,有人自暴自棄,有人則積極奮鬥,二者的結果相差甚遠。因此,希望人生更光明、更有意義,便需了解命運掌握在自己的起心動念、一言一行之中,日常生活中,常以「四正勤──已生善念令增長,未生善念令速生;已生惡念令滅除,未生惡念令不生。」反省檢討自己的身、口、意三業,才能調整自己所種的因,往正確的方向前行。

  古云:「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」想要改變命運、創造更有價值的人生,就從每個當下開始,一點一滴地努力,依「種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果」的道理,以「敬、慈、和、真」等善因,深植未來吉祥、和樂、厚福、智慧的果德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