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学多闻 闻自性

文/见箭法师


  导师 觉大和尚指导“教理、福德、禅定”的僧伽教育理念,三环一体,因此,在道场的每一天,薰修佛之知见,从方便法中藉事练心,彰显自性本具之理,重虑缘真,冀能顿见自性,直契佛心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”“重虑”是广学教理、禅定、福德等方便法门;“缘真”,是于诸法中不离反闻自性的功夫,觉察、觉照,检讨反省,终又销归自性。

  《楞严经》中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〉云:“世尊,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,于时有佛出现于世,名观世音。我于彼佛发菩提心,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。”什么是“闻、思、修”?“闻”,就是用耳根听闻,听进去之后还要“思”。思惟什么呢?方便而言,是思惟因缘果报、缘起性空、佛性本具之理。思惟,必须要经过一遍、二遍……甚至百千遍,直到对所思之理深信而能确实力行。力行,就是“修”。不论外在的声尘如何变化、生灭,正因观世音菩萨修学时所发的菩提心,以及恒河沙劫以来,以信心、专心、恒心始终不断地在这个法门上精勤用功,从不放弃上求下化之愿心,从不放弃本具的闻性,最后终能成就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、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”、自觉觉他之圆满性德,具千手眼、化身千百亿,解一切众生之苦,拔济有情。

  导师曾开示,学习任何知识、技能要有所成就,必须依照“会、熟、巧、精”四个原则。“会”者,即领悟、领会;“熟”者,熟练、透彻了解;“巧”者,高妙、灵活;“精”者,良质纯净,细密精纯。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生到熟,从熟到巧、精。

  观世音菩萨因地修行时,本着对自性的信心、学习的专心、落实的精进心及坚毅心,历劫来从未放弃反闻自性之行,因心而果觉,不正是自己落实“会、熟、巧、精”四字的教授善知识?

  子曰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”效法观世音菩萨,自己也在因地中学习发菩提心,学习作菩萨僧,学习在“教理、福德、禅定”八万四千缘起法中,闻薰闻修,一方面要学菩萨历劫不疲不厌的精神,誓学无量法门,从不会到学会、从学会到熟练、从熟能生巧到精益求精,以种种方便智慧引领众生离苦得乐;另一方面,除了广学多闻外,更要返照能够见闻觉知的这念不生灭自性、本具菩提心,这就是“精”,达到自性无杂无染、精纯清净。

  因此,在生活中,行住坐卧、点点滴滴,都是学习如何让反省检讨、反闻自性之功夫,达到“会、熟、巧、精”的观行助缘。《六祖坛经》云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,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,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过,但自却非心,打除烦恼破。”以往看到境界,通常直接归咎外境,透过听闻佛法,学习修四念处观,从观身、受、心、法中,思惟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之理,先在静坐中收摄六根、降伏妄想,慢慢熟练了,在日用动中也开始能用上功,觉察、觉照,才明白:一切外境从不离自性所现。

  顺逆境实是非关外境,皆因自心爱憎、分别而起。进一步发现,身边一切人事物,无论是有情众生、乃至一切无情山河大地,都是反观自心的契机。能够做到反省检讨,就能自利,也才能真正在检讨中承担,发起利他之悲心愿力。因为检讨反省、反闻自性,落实“闻、思、修”,才是“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,成就无上佛道的最根本因心。

  练习一起念就能马上觉察、立即照破,即使不能当下照破,也要反观自心,不看他人、不看外境,因为只要起心动念就是自己的错,在一切缘起法中,时时都在学习,处处都在成就自己“会熟巧精”检讨反省的功夫。进一步,从反省检讨中销归自性,真正精纯自心,返归自性,闻而无闻、学而无学、修无修修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