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苦進道常安樂

文/見焱法師


  無論今生個人的業報優劣,「苦」都是每個人必然體會的課題之一。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是寒抑熱、因餓或脹,五根對五塵所產生的感受,從不舒適、難過到劇痛,「苦」覺的層次輕重不一。而隨著年紀漸增,苦的體會逐漸變得複雜,受傷的定義也不再限於身體的知覺,即便有樂受,也會因無常而導致壞苦,譬如失去的物品、親人,乃至於個人的自尊或無法捉摸的情感。所有令人不悅的事情、境界或對象,都可以是造成「苦」的原因。佛陀歸納「苦」為人生通則,繼而以四聖諦──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來教導眾生。

  當逆境現前時,一般人往往不由自主地苦惱不已,瞋恚、哀傷、怨懟便經由意識心層層加工、相續不斷……在無法跳脫境界的情況下,導致惡性循環、每況愈下;更甚者則造作牽累、危害他人,冤冤相報、輪迴無窮。

  人之所以受逼迫之苦,不得解脫,主要在於對因果的道理不明白,無法找到有效的解藥。達磨大師《二入四行觀》:「云何報冤行?謂修道行人,若受苦時,當自念言: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,流浪諸有,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;今雖無犯,是我宿殃,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見與,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。」所謂「欲知過去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未來果,今生作者是」,沒有任何善報惡業會無緣無故發生,一切都是從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身行造作感召而來。若能深信因果法則,從因上下手,方能免除將來的苦果,並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現前的困境。

  了解因果法則,並積極修善以轉變自己的命運,最為人所知就是明朝袁了凡的公案。有一長者替袁了凡算命,預言其一生仕途雖然順遂,卻無子嗣。其後果然一一印證,袁了凡念及宿命如此,遂意志消沉。後遇雲谷禪師開示:「命由己作,相由心生」、「禍福無門,唯人所召。」了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,於是自立功過格,改過積善,改變了自己的命運,並留下傳世的《了凡四訓》。

  四聖諦教示我們,想要離苦得樂就要「修道」。不但在事上精進、勤修善法,更要時時覺察、覺照是否起了惡念、妄念?制止意念的妄動,從根本上斷除接下來的種種業力造作,導師 覺大和尚所開示「中台五正明」之一「明善惡識因果」,便是這個道理。

  佛說八萬四千個法門,最終都要契悟這一念本具自性,成就般若智慧。在日常生活中,通達一切因果,並坦然面對順逆境界,心無掛礙,無住無為,即是般若。遇到苦境時,將所以感到「苦」的原因一一列舉;接著,把吃苦所將獲得功德利益亦一一示出;最後,比較、融通兩分列表,便可從中理解到:一切法沒有好或壞,端看所站的角度、所要達成的目標而定。全盤了解之後,對於順、逆境界也就容易釋懷。當煩惱漸薄、智慧漸增,於此轉識成智之時,也向菩提涅槃之路邁進了一步。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