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财之道

文/见亦法师


 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云:“财色于人,人之不舍,譬如刀刃有蜜,不足一餐之美,小儿舐之,则有割舌之患。”当今社会有许多强盗、绑票、绯闻等事件,大部分都是为了财、色,而招致身败名裂的下场。古人亦云: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”对于财色过度的贪爱,如坠万丈深渊,无法自拔。所以更应理智看待,如何善用“它”,而不被“它”所缚,是现代人应正视的一门功课。

  “财”在科学昌明的现代,有人埋怨它是罪恶的渊薮,其实,人心“贪得无餍”,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。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孔子教导弟子,君子不会因为一生的贫富贵贱,而违背了仁义道德。古云: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佛法也提到,就生产事业而言,取得财富的方法,第一要不违背政府法令的“正业”。第二则是不违背佛所说的道德及因果的行业。能依着这两个原则从事商业行业,本分内应得的,可以取用;本分以外的,一毫也不取。如此,不但没有过失,而且还有功德。

  如何善用财富呢?财富的累积,本身并不是一种罪恶,而是如何运用。假使以累积的财富用来布施行善,就是无量的功德。佛陀曾经对在家弟子开示理财的四个原则:在家弟子应该将收入的四分之一作为日常所需之用;第二个四分之一发展事业;第三个四分之一作为临时急用;第四个四分之一,行善、布施、供养、救济。假使人人都能本着四分法来理财,社会必定安定、祥和。

  《阿含经》里有一段故事:有一位国王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,到了城中,放眼望去多是富丽堂皇的楼房和热闹的市集,国王心想:“我的国家真的很富有,百姓生活得很好,物资又丰富。”为了进一步了解,于是找了一位全国最富有的长者,询问长者拥有多少财产?长者回答道:“内外财产总共四千亿。”国王又问:“我的国家财产也只有四千亿,为什么您能拥有四千亿呢?内外又是什么呢?”长者回答:“我外在的财产有一千亿。我能拥有这些财产首先要感恩您,因为在您的国土上,我能自由地从事贸易;还要感恩人民,因为他们提供我有形的财产;我也要感恩我的眷属、奴仆,因为他们为我努力付出。所以,我有形的财产是来自贸易、人民、国家,合起来有一千亿。”

  长者又说:“另外的三千亿是内在的、无形的。因为佛陀的庄严、慈悲与智慧,丰富了我的心。我‘以佛心为己心’,慈民爱物、无我无私,价值一千亿;此外,‘口中有法’,常说柔和、善顺的好话,又有一千亿的价值;还有,我天天‘身行好事’,布施、行善,自耕福田,才能自得福缘,也值一千亿。所以,我的人生内外财产共有四千亿。”

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“心中有佛”、“口中有法”、“身行好事”,就是我们内在的丰富财产,而且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。

  古德云:“贫贱忧戚,是我分内事,当动心忍性、静以俟之,更行一切善,以斡转之;富贵福泽,是我分外事,当持盈保泰,慎以守之,更造一切福,以凝承之。”有的人一生钱财不虞匮乏,这是一种福报。另一种人一生穷困潦倒,欲改变命运,则应广行布施、慈悲一切众生。没有外财(钱财),则可布施内财(体力、时间),乃至于行种种善法,不但现世增福,亦为来世种下富贵安康的善因。进一步,修一切善而不执一切善,这一念心始终安住于无求的清净心,更是功德再增功德,福报再增福报。如此,才是真正的“理财”之道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