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之路

文/见译法师


  生命就是一条无止尽的学习之路。所谓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”,从出生到死亡,没有一样事物不需要学习,但一般人只知道学习各种知识技术学问,目的是求取名利、权势、地位。孟子说:“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!”儒家则以求取丢失的本具善心为宗旨,目的则是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  佛法更进一步教导我们,要学习、了解生命的真谛,明白生与死的智慧,才能自在、解脱。所以,学习首重在建立正知见,佛法说:“只贵汝知见,不贵汝行履。”《楞严经》亦云:“因地不真,果招纡曲。”有正因才有正果,人生学习的方向、目标若偏离或错误,不但没有功德福报,甚至还会造恶业,带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。有了正确的观念,以利益众生之事为学习方向,人生的学习之路就是福慧双修,就是积功累德。

  有学习的方向,还要有正确的态度。人生乐在学习,所谓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。”若能像孔子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的精神,则不愁人生无所成就。然而,世间有乐必有苦,从“不会、不懂”到“会且懂”,必须跨越过无数障碍、挫折与失败,因此,必须以坚定的意志,持之以恒,绝不放弃。如孟子言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

  据统计,十年一万小时,只要不断努力,就能成就一件大事。十年基本功或许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某行业的专家,但由专家成为大师,由大师成为一代宗师,则非要下几十年、乃至于一辈子勤奋不懈的功夫。

  所谓“没有天生的释迦,自然的弥勒”,圣贤皆由凡夫开始,所以不需妄自菲薄,“不会”时是钝根,“会了”就是利根。“会了”还不够,还要熟,一门深入,达到熟能生巧,巧而精通,通则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。谦恭、专注、精进、长远,会熟巧精,则功夫到家。

  大发明家爱迪生,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,先后用了七千六百多种材料,失败总结,再实验、再总结……前后经过八千多次的失败,才取得成功。国父孙中山先生经十一次革命,才成功建立民国。一般人做一件事,能够十次失败而不退转,已是难能可贵,何况是千次、万次!

  翻开佛教历史,历代祖师大德往往修习一个法门,要经历千万时日、几十年、甚至一辈子的工夫。如圆锳大师花了五十年时间研经讲学,才完成《楞严经讲义》一书,成为后学者的研经指南。禅宗有一位长庆禅师,非常精进,一共坐破了七个蒲团,最后大彻大悟。又如六祖惠能大师开悟后,在猎人队中保任,持守、磨炼心性,历经十五年的时间。禅宗讲开悟,只是“会了”,但悟后起修才是真修,这念心要时时都能如如不动,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不被情移境转、不被尘染,这才是真功夫。

  若懂得放下名利得失之心,为慈悲悯念众生、为广结善缘、为感恩报恩,为灭除一切执着与烦恼,不断学习,秉持“会、熟、巧、精”的原则,通达化世度众的种种行门,就是修菩萨行。菩萨的学习之路,是为了度无边众生、学无量法门,于利他之行中返照自心、断尽烦恼,成就佛道,这条学习之路就是生生世世、在在处处不退之菩提愿心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