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秽由心 非关外境

文/见心法师


  经云:“异见成憎,同想成爱”,这是一般人对于顺、逆二境最直接的反应;但有智慧的人,皆能以感恩的心等视顺逆之境。感恩顺境给我们种种方便,修菩萨行,便于济世救人;感恩逆境,藉以检视自己的缺失,反省改进,激发内在的潜能,开展更不可思议的因缘。因此,顺、逆二境都是人生成功的踏脚石。

  晚清名将张曜是左宗棠的左右手,生有神力,能举千斤。他自组民力,平定固始县的捻匪之乱,得县令赏赐,把女儿嫁给他。后助左宗棠平定新疆,战绩彪炳,却因不识字,被朝中御史阻挡,无法升任文官。张曜沉痛地想了一夜,决定勤学,拜妻子为师。同时自刻“目不识丁”小章,每有公文、私信,皆盖此“目不识丁”以自警,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,惕励自勉。经三年苦读,诗文雅丽,书法亦佳,左宗棠乃检具他的诗文,再为呈荐,终获肯定。后来任山东巡抚,上任时路过北京,当年阻挡他升官的老御史已往生,张曜尊其为师,执弟子礼,亲往吊祭。面对老御史正中要害的阻挠,反让张曜痛定思痛,刻苦自立,所谓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”,因而让他的生命再攀高峰。

  佛教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更是以感恩的心,面对修菩萨行过程中所有逆境的阻挠,在《法华经》中自述:“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,令我具足六波罗蜜,慈悲喜舍,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紫磨金色,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四摄法、十八不共神通道力,成等正觉,广度众生,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。”且为提婆达多授记当得成佛,名为天王如来。

  “恩”字,从“因”“心”二字。因从口大,乃就其口而扩大之。本意为“就”解,“乃相依亲”,含有相赖相亲之意。心之所赖所亲者,彼此必有厚德至谊,故“恩”之本义作“惠”解。用感恩的心转化逆境,成就了张曜由目不识丁而为文武双全,也成就了释迦牟尼菩萨的佛果。

  所谓“见人不是,诸恶之根;见己不是,万善之门”,把事情想通了,冤亲平等,就能心开意解;如果道理想不通,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。不仅冤亲平等,更进一步,观一切众生皆是自己的父母。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八千返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,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“知恩、感恩、报恩”之行。不仅有恩于己的要感恩,与自己没有亲友关系的士、农、工、商,也要知恩、感恩,没有他们的相互资助,我们的衣食住行如何运转?因此,了解自己与父母、师长、国家、众生是一体的,互依互存;思惟并体会所有人对自己皆有恩德,就能生起大慈悲心。

  导师 觉大和尚常开示四众弟子:“功德归三宝,好事给他人,坏事自己反省检讨。”有仇的也要感恩,如张曜、世尊面对逆境能作更深一层的思惟,因果宛转,一切归咎于自己,发奋图强,泯仇报恩,这是因为明白一切“非关外境,净秽由心”的道理,转烦恼为菩提,心自然安定,面对一切因缘,就能不责怪他人或归咎于外境,仔细自我反省检讨,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。明白“非关外境,净秽由心。”就能转烦恼为菩提,心自然安定下来,面对一切因缘就能“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。”出入自在,无不自得。

  世界充满着种种痛苦,而痛苦来自于内心的妄想、执着、分别。所谓“回头是岸”,“头”就是念头,将恶念转成善念,将善念归于无念,时时保持这念真心,如禅宗祖师大德所提示的“照顾话头”,一切境界都会随心而转。自己的妄想、恶念歇得下,代之以善念,当下就是天堂;进一步,善也不执着,归于无念,就是极乐净土,如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这才是究竟安身立命之处。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