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快乐

文/见畴法师


  世界上的所有人类,乃至所有众生,终其一生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?答案是──快乐。努力工作赚钱,是为了换取安定、舒适的生活;结婚生子组织家庭,是为了得到幸福和乐的生活;与他人建立友谊,是为了寻求内心见解相同的契合……,无论何种形式的追求,终究不离找寻快乐的觉受。然而,快乐又是什么?

  在探讨快乐的意义之前,我们先来反思几个问题:回顾这一生中所留下印象深刻的事件,是“最苦”的事,还是“快乐”的事?再回顾这一年来,是烦恼、苦闷的时候比较多,还是快乐的时刻比较多?最后再回想一下,当快乐或痛苦的感受生起时,哪一种比较持久? 当我们认真检视后,其实就会发现,苦恼的强烈度与持续性,是比乐受还要高的。即使快乐再持久,在回想时也因不复存在而徒增感怀,仍是苦受。因此进一步推断,形成乐受的原因,不外是:一、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,发生新奇难得的事件,例如旅游、逛街、加薪。二、摆脱不如己意的状态,例如与自己处不好的同事调离单位、跳脱充满压力的生活。三、消除“无聊”的状态,例如找好友聊天、看电视、上网等。

  由此可以归纳出一个结论──所谓的“快乐”,其实是因为有“苦”存在而产生。快乐,其实是建筑在“苦”上较轻微的苦,例如,因为有饥饿的苦,所以才会有饮食的美味乐受;因为有冬寒夏热之苦,所以觉得冷气房或被窝很舒适;因为有孤单的苦,所以认为亲情、友情是乐;因为心无法宁静、无法安定,所以将五欲视为快乐……,然而,并不是这些事件、物质本身是乐,而是当我们想脱离某种不适的苦受时,这些人事物就变成解脱的途径,我们却从未察觉。 因此,众生追求的“乐”,并非外在的人、事、物本身,而是在于“离苦”的感受。然而,事实上,外在的一切是如此地无常,来得快、去得也快,当它们消失时,只剩加深的执着和失去的痛苦,所以,二十五年的美满婚姻比不上一时婚变的痛苦;再多工作上成就的满足感,抵不过上司的一顿责骂;一次愉快的异国之旅,弥补不了旅途中一次争吵的回忆……。

  因此,要找到真正的快乐,就要先明白外在的一切是不能依靠的,执着它们,正是苦的来源,因为真正令自己痛苦的,是无法停止攀缘妄想的心。本具的妙明真心,早已具足殊胜的常、乐、我、净,是永恒的喜乐,不需外求。由于太少照顾自己的心,心向外攀缘,愈疏于观照,就愈空洞而烦躁,愈烦躁不安则愈向外追求……要停止这样的恶性循环,就必须从观察觉受开始,才能看清感受的虚妄,停止向外的追求。

  观察这念心如何瞬间从乐受转为苦受,观察受的生起需要众多因缘和合,观察受是每一刹那都在变异……,观察后要进一步将心收回来,安住于清楚、明白、不动的觉性,乃至于以同理心观察他人与我有同样的痛苦,而发大愿心、菩提心救护众生。

  明朝末年,山东省有一位名叫武训的乞丐,因为不能就学而立下兴学的志愿,不但白天行乞,晚上更做许多粗活赚钱,最后终于成就心愿,利益无数人。武训之所以能够成就大行,是因为他深深了解求学不得之苦,而能转发大愿,产生崇高的志愿。虽然他到临终时,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乞丐,但是他活出了人生的价值,生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,在看似悲惨的行乞、打杂中,获得了真正的快乐。这是因为他的心不在于满足自己的感受,而是一种奉献与慈悲的柔软、宽广,使快乐不求自得。

  中国至贤先师孔子也曾告示学人: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世间人都知道“助人为快乐之本”,君子以行仁义为乐,修行人以菩提涅槃为乐,可见,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外在,而是内心的一种安稳状态,是一种超越感官刺激与享受的精神层次,它不来自于求取,而是来自于付出──付出时间观照自己的身口意、改变自己,乃至于为利益更多人而付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。在照亮别人的同时,也照亮了自己,快乐之光再也不是一擦即灭的火花,而是照天照地的永恒之光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