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在呼吸間

文/見徇法師



  現代人面對忙碌、緊湊的生活,長時間勞心勞力之下,耗弱了精神與氣力,常常身心俱疲,導致許多身心疾病;另外,面臨壓力造成的情緒失控,也使得人際關係亮起紅燈,不僅影響生活品質,也忘失了生命價值。因此,調和身心成為提升生活、建立生命意義的重要課題。

  佛法言:「智者調心不調身。」單靠外在美容修護或醫藥保健來保養身體健康,是治標而不治本,因為終究敵不過老、病、死;然而,透過內在心靈的提升與淨化,培養禪定、智慧,化除壓力與煩惱,恢復本具清淨心,就能提煉充沛的生命能量。那麼,要如何養成禪定、智慧的功夫呢?「觀息」法門就是一帖清涼藥方。

  「觀」就是觀照、注意,「息」就是氣息、呼吸,利用靜坐把心安定下來,專注在呼吸上,透過清楚明白地覺知呼吸,摒除多餘的雜念,達到「定心」的效果。這是一個不受時空限制、隨時都能運用的法門。呼吸看似平常,每一個人都會,然而,如果仔細觀察,就會發現很多時候雜念、妄想紛擾,要時時刻刻保持覺知,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只要願意透過反覆練習「觀息」,就能提升專注力,保持心智清明,這絕對是提高效率與學習的一大助力。

  面對生活中龐雜的事物,無法保持專注時,透過觀息則可定心。由於同時處理很多事情,往往陷入忙、盲、茫的困境。此時,不妨先放下手邊的工作,靜坐片刻,將注意力轉移到觀照氣息,仔細體會一呼、一吸,隨著專注、明白、平靜,思緒也會愈來愈清晰,接著再處理工作,就更有目標及效率。若能每日固定安排一段時間來練習觀息,就能培養細心、耐心,若功夫得力,就能保持身心寧靜安詳。

  再者,面對壓力、情緒作不了主時,透過觀息,亦可淨心。一般人都以為壓力是外境所加,煩惱是別人給的,但仔細地反省檢討之後,就會發現其實都是庸人自擾。最大的問題,就是錯認外境為真實,因為執著,有了得失,生起苦受,當苦受累積至一定程度,超過身心負荷,情緒就會爆發。

  因此,當發現壓力時,運用觀息,便能平靜焦慮的心。生命其實只在呼吸間,想一想,人生的境界,不正像呼吸一樣,有出、有入,高低起伏,時時刻刻都在生滅變化?而一口氣不來,這一期的生命就終結了,在虛妄如空花的境界中,到底有什麼好計較的呢?了解無常,就能放下得失執著,漸漸淨化煩惱,使清明的智慧現前;由定心、淨心,進一步達到明心見性。

  在佛陀時代,有一位周利槃特尊者,初出家時,智慧闇鈍,對於佛陀開示的教法,一個偈子都背不起來。佛陀憐憫他過去世驕慢吝法而導致此一果報,今生出家想要精進修行,卻不得其門而入,因此教授數息法門,令心念依靠在氣息上,一心專注。尊者依此方法安住,當百千思緒回歸單純,雜念妄想沒有了,只有清楚明白、能覺知呼吸的這一念心存在,終於漏盡煩惱,證得阿羅漢,達到解脫。

  《大學》言:「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」一個人如果內心沒有一個定位點,就會隨著外面流動的境界起舞,念如瀑流,不但身心疲憊,長久積累執著,煩惱塵垢就會障礙智慧。所以透過觀息的方便,保持清楚明白,覺性作主,不被外境蒙蔽,不僅能化除壓力、情緒,放下得失,更能啟發本具的智慧光明,達到煩惱解脫、究竟自在的境界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