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在呼吸间

文/见徇法师



  现代人面对忙碌、紧凑的生活,长时间劳心劳力之下,耗弱了精神与气力,常常身心俱疲,导致许多身心疾病;另外,面临压力造成的情绪失控,也使得人际关系亮起红灯,不仅影响生活品质,也忘失了生命价值。因此,调和身心成为提升生活、建立生命意义的重要课题。

  佛法言:“智者调心不调身。”单靠外在美容修护或医药保健来保养身体健康,是治标而不治本,因为终究敌不过老、病、死;然而,透过内在心灵的提升与净化,培养禅定、智慧,化除压力与烦恼,恢复本具清净心,就能提炼充沛的生命能量。那么,要如何养成禅定、智慧的功夫呢?“观息”法门就是一帖清凉药方。

  “观”就是观照、注意,“息”就是气息、呼吸,利用静坐把心安定下来,专注在呼吸上,透过清楚明白地觉知呼吸,摒除多余的杂念,达到“定心”的效果。这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、随时都能运用的法门。呼吸看似平常,每一个人都会,然而,如果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杂念、妄想纷扰,要时时刻刻保持觉知,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只要愿意透过反覆练习“观息”,就能提升专注力,保持心智清明,这绝对是提高效率与学习的一大助力。

  面对生活中庞杂的事物,无法保持专注时,透过观息则可定心。由于同时处理很多事情,往往陷入忙、盲、茫的困境。此时,不妨先放下手边的工作,静坐片刻,将注意力转移到观照气息,仔细体会一呼、一吸,随着专注、明白、平静,思绪也会愈来愈清晰,接着再处理工作,就更有目标及效率。若能每日固定安排一段时间来练习观息,就能培养细心、耐心,若功夫得力,就能保持身心宁静安详。

  再者,面对压力、情绪作不了主时,透过观息,亦可净心。一般人都以为压力是外境所加,烦恼是别人给的,但仔细地反省检讨之后,就会发现其实都是庸人自扰。最大的问题,就是错认外境为真实,因为执着,有了得失,生起苦受,当苦受累积至一定程度,超过身心负荷,情绪就会爆发。

  因此,当发现压力时,运用观息,便能平静焦虑的心。生命其实只在呼吸间,想一想,人生的境界,不正像呼吸一样,有出、有入,高低起伏,时时刻刻都在生灭变化?而一口气不来,这一期的生命就终结了,在虚妄如空花的境界中,到底有什么好计较的呢?了解无常,就能放下得失执着,渐渐净化烦恼,使清明的智慧现前;由定心、净心,进一步达到明心见性。

  在佛陀时代,有一位周利槃特尊者,初出家时,智慧闇钝,对于佛陀开示的教法,一个偈子都背不起来。佛陀怜悯他过去世骄慢吝法而导致此一果报,今生出家想要精进修行,却不得其门而入,因此教授数息法门,令心念依靠在气息上,一心专注。尊者依此方法安住,当百千思绪回归单纯,杂念妄想没有了,只有清楚明白、能觉知呼吸的这一念心存在,终于漏尽烦恼,证得阿罗汉,达到解脱。

  《大学》言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一个人如果内心没有一个定位点,就会随着外面流动的境界起舞,念如瀑流,不但身心疲惫,长久积累执着,烦恼尘垢就会障碍智慧。所以透过观息的方便,保持清楚明白,觉性作主,不被外境蒙蔽,不仅能化除压力、情绪,放下得失,更能启发本具的智慧光明,达到烦恼解脱、究竟自在的境界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