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喜共修,修得光明人生

文/见恁法师
  

  有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:有一位父亲为了教导儿子团结的重要,将他们召集过来,以筷子为喻,命其中一儿将一支筷子折断,结果儿子轻而易举地办到。接着,父亲又取来一把筷子,再命每个儿子轮流折断,却没有人能做到。这则寓言将“团结力量大”的精神清楚地表达出来。有形的力量聚集,能够完成困难的事;无形的力量汇聚,更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功效。什么是无形的力量?就是指这一念心。

  佛法是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它的可贵,实践便是修行。若不依佛法修行,生命将永远在习气的缠缚中轮回不休。为了让大众皆能得享佛法的利益,本寺于各地广设精舍,使忙碌的现代人能就近学佛,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向。精舍所举办的活动包含禅修课及诵经、持咒、消灾、荐亡、礼忏等各式法会,乃至有出坡及书法、插花等才艺课程。当大众群聚精舍,以和合、欢喜的心共同圆满每一项活动时,便是清净心念的汇集,所产生的力量无远弗届,其功德亦是广大无边。

  有许多人自行研读佛法,或是在家中设置佛堂,早晚礼拜,自认可以多种善根,培植福报,但若与众人共修的利益相比,可说微不足道,如同寓言中一支筷子与一把筷子的差异。共修究竟具足何等功德利益呢?在每部佛经的经首,多具备了六项内容,称为“六成就”。在精舍和合共修,也具备了六种利益,分述如下:

  一、“闻”利益:“闻”指的是听经闻法。不论是禅修课或是法会,精舍住持法师皆会为大众开示佛法要义,指导禅修的方向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譬如暗中宝,无灯不能见;佛法无人说,虽慧莫能了。”即使具备世间的知识及学问,若不依止善知识而自行研读佛经,也容易产生邪见而走错路。其中道理何在?如果缺乏实修实证的心路历程,只凭意识心来理解佛法,无法明白佛法的精神,因此须依止持戒清净、依法修行的僧众来学佛,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。

  二、“主”利益:“主”指的是佛法僧三宝。在精舍的法会中,能以恭敬心、感恩心及欢喜心,亲手供养香、花、灯、果等,植无上福田。《本事经》言:“施三宝福田,名最胜施者,所在常安乐,后当证涅槃。”供养三宝功德之殊胜,能令众生获究竟解脱。此外,精舍法师的言教、身教亦是佛法的展现,令众生有学习的模范,这是在家修行所无法获得的利益。

  三、“处”利益:这是指“境教”的功效。道场中各处设施皆如法布置,清净庄严,摄受人心,能令每一位有缘众生皆发菩提心。并且道场中绝诸杂染,使人心情宁静祥和、放松愉悦。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,自然能快速进步。

  四、“众”利益:所谓“大众薰修希胜进,十地顿超无难事”,来到精舍加入共修的行列,能同沾众人的福报及光明。一支烛火无法照亮一室的幽暗,但集合多支蜡烛便能带来满室的光辉。在禅修课及法会结束前,皆有“回向”仪式,大众虔心共修的功德如小水滴汇流成浩瀚的汪洋,能消灾免难,增福增寿。不但自身获益,更能将功德回向亲友及历代先亡,冥阳两利。而藉由回向之功,普利法界有情,与无量无边的众生广结善缘,亦是菩提之道的无价资粮。

  除此之外,在精舍参与共修,与志同道合的诸上善人为侣,不但能提振道心,也为自己找到互相切磋砥砺的同伴。曾子言: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”荀子亦言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世间人的修身养性尚且需要良师益友,何况是志求佛道的修行人?有了同参道友的劝勉及鼓励,向上提升的力量肯定是独自修行所无法比拟的!

  五、“时”利益:每周的禅修课、每月的法会,乃至平日的出坡及不定期的各式活动,皆能令大众养成固定的习惯,将学佛视为生活的一部分。现代人需兼顾家庭、学业及事业,在紧凑的生活步调中往往容易忽视禅修,一曝十寒,而在习气与觉性的拔河中让习气占上风。若能每月、每周乃至每日摒除外缘至精舍共修,精进不懈,烦恼习气必然日渐淡薄,成道可期。

  六、“信”利益:禅修课使人开启智慧,除灭无明;诵经、礼忏及出坡等则使人业障消除,长养福德及善根。在福慧双修的薰习下,对佛法的体会将会由初信到正信进而深信不移。当遭遇人生种种顺逆境界时,就能用清明的心来面对,并依照佛法的道理来立身处事,不被外境迷惑。

  精舍有如红尘中之心灵净土,为众生指引人生的方向,也创造修福修慧的因缘。《法华经》言:“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而佛陀也开示大众清扫寺庙有五种利益:自除心垢、除他垢、去憍慢、调伏心、增长功德得生善处。由此可见在道场中即使是随手捡拾一片纸屑,乃至称念一句佛号,起一念善心,其功德皆是不可思议;更何况参与大众共修的活动,在善念、善法的薰陶下,人生将是步步光明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