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器
文/见昀法师
  

  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意谓,有志于报效国家天下的知识份子们,不可以没有弘大的心量与坚毅的性格。因为,国事、政事、天下事是沉重艰伟的责任,需要投注长久的心力及智慧。若没有远见及广阔的胸襟,只被眼前短利蒙蔽心智,就无法竟其功,永续前进达到目标。

  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,不乏毕生以弘扬仁义道德或振兴社稷国邦为己任的贤能之人。往往,鞠躬尽瘁,形寿已尽,还未能了却时代的使命。也往往,因时代的动荡、政局的诡谲,逆境频繁而生。所以,格局眼界不够广阔的人,容易在精勤中走岔了路,或是半途铩羽而归,甚或成了愤世嫉俗之人。

  既然,所追求的目标远大,就应当具备恒心、耐性和蓄势待发的毅力,以及韬光养晦的功夫。若是心胸狭隘,不能忍一时逆境之辱的人,终究不能实现理想抱负。

  汉文帝的著名佐臣贾谊,年少志高,聪颖敏锐且有政治长才,故而为汉文帝所重用。后来因遭嫉而受诽谤,贬官降职。转任梁怀王太傅之时,又逢梁怀王不慎堕马身亡,因而失官。贾谊失去太傅之职后,自叹怀才不遇,郁郁寡欢,年仅三十三岁就抑郁而终。

  贾谊的才气受到世人的肯定赞叹,但后人也为其眼界短浅、气量狭小,以致于不能忍受逆境的磨难而抱憾。政治家要实践政治理念、企业家要拓展事业版图、宗教家要弘扬真谛义理,都应善于等待时机。忍不得一时之气,只叹时不我与,就无法成就丰功伟业。孔子曰:“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”忍小忿而就大谋,才是有度量、有智慧之人,才能够成就万世春秋之业。

  至圣先师孔子毕生亦有怀才不遇的相同处境。在礼崩乐坏的政治环境中,孔子思国忧民,怀抱着崇高的治国理念,在鲁国虽不受重视亦不气馁,于是他积极地周游列国,寻找能契合其理念的君主,以施展“以礼治国”的仁政。即使后来无法施展其理念,并不因此而怀忧丧志,反而更专心致力于广纳天下英才之教育。以教育之根本大计来济世救国,显示孔子恢宏的眼界及观点。

  由此可知,伟人的格局不会划地自限,只悲悯关怀自己的家乡、国人,也不会因个人的逆境,忘却天下苍生的忧苦。泱泱君子的风范,取决于心量的大小,取决于是否打破小我的格局,而将自己布施给大我。

  孔子曰:「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」欲速之人,行不长远。见小利的人,不能获得极果。心量宽阔的人,不在乎一时的阻碍,也不困于眼前虚幻的名利。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亘久的智慧,毕竟的圆满,就从真如性海中自然流露,成就大器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