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无常中找到真常生命
文/见穗法师

  

  古今中外,不论种族、男女、贫富,都要面临人生的两大课题:一是身体的疾病、衰败、死亡;二是自然环境产生的灾害,如地震、火灾、风灾、水灾等所造成山河大地的变动、国土的迁移、家园的受创,乃至失去至亲、财产。人生最大的痛苦,莫过于在天灾人祸中的生离死别,不论何时何地,处处都可见到令人为之鼻酸的悲伤场面。世间之法,唯无常老死,吾等如何在此洪流中,找到真实常在的生命?

  三千多年前,在喜马拉雅山麓的迦毗罗卫国,有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,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,在皇宫中备受父母亲的疼爱与照顾,从来不知疾苦为何物,老病死更是闻所未闻。迨至长大成人,出游至城外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凄凉景象:老人的发白面皱及佝偻的身躯;形貌憔悴的病人躺在床上呻吟;死人放入棺材内,任凭亲人如何哭泣或不舍,依然无法令亡者起死回生……这一幕幕的景象,在悉达多太子的脑海中盘桓不去,至此方深刻体悟到老病死是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,他人无法代替;而世人汲汲营营于荣华富贵,面对老病死却是一筹莫展,徒呼奈何。是故拜别父母国,舍下妻儿,抛弃王位,脱却华服,独自一人走入深山修行,食粗蔬,着弊衣,最后舍弃六年苦行,于菩提树下大彻大悟,然后又回到父母国,甚至沿着恒河两岸行脚其他国家,以无尽的大慈悲心劝勉世人,如何从老病死苦海中,找到智慧之舟,渡越恩爱忧患的巨浪,航向寂灭安乐之彼岸。

  智慧之舟在哪里?外在的钱财、身旁的至亲好友,随着无常老死,一一离己而去,但始终未曾离开的是自己的心。人生不在于失去什么,而是拥有什么,自己的心存有无量的宝藏──慈悲心、愿心……,此心如智慧舟,能保护自己渡过重重险难。例如:海伦.凯勒,尽管眼盲耳聋,却能突破身体的障碍,写作不辍,照耀无数人心灵黑暗的角落。又如失聪的贝多芬,尽其生命谱出许多交响曲,鼓舞世人向上努力的无穷希望、无限光明。凡此皆在有限的生命中,发挥了人性当中本有的慈悲心、智慧力、包容、宽恕,为自己也为他人造就生命的希望之舟,航向安康和乐的净土。

  世间之法虽是无常老死,但在无常老死当中,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性。以《楞严经》公案为例,佛陀时代,有一位波斯匿王经常跟随佛陀听经闻法。有一次听到佛说,人的生灭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性,若能体悟此不生灭心性,即成佛道,乃至生命亦无有穷尽。波斯匿王不解其理,祈请佛陀开示。佛问波斯匿王:“大王,你现在多大年纪了?”波斯匿王回答:“六十二岁。”佛又问:“大王,你从出生到现在,看过几次恒河?”波斯匿王说:“一共有两次,一次是三岁的时候,另一次是在最近。”佛继续问波斯匿王:“请问大王,你在三岁时和六十二岁时,这个能看恒河的心,是一个还是两个呢?”波斯匿王沉思了一会儿,说:“当然是一个呀!”佛说:“既然是一个,那么就安住在那一念心就好了!”

  人的身体、脸孔随时都在变异,从小学、中学、高中、大学,直到社会上就业、成婚,哪一个阶段是真实的自己?小时候能看、能听的那念心,与年老时能看、能听的这念心,是同一个还是不同?如果不是同一个心,为什么能记得每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及发生的事?明白此理,就不难体悟到不生不灭的心性,进而认识真正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。

  一般人拼命追求色身更健康、更长寿的方法,又不断添置房地产,追逐名闻利养,却不知这一切都是不实在、都会生灭变异,故有种种妄想、执着。最真实、永恒不变的这一念心性──三岁或六十二岁能看恒河的这一念心,就是长生不老的宝贝,也是无价的珍宝。契悟了这念心,就是真正的无量光、无量寿。

  经云:“不起凡夫染污心,即是无上菩提道。”保持这念心性的存在,就必须放下执着、妄想,远离财色名利的缠缚,则生命将会无穷无尽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