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一步 路更宽
文/见呵法师

  有一首禅诗云:“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,六根清净方为道,原来退步是向前。”在人生的过程当中,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变化,为了面对多变的人生,必须找一个方便又实用的方法来应对──退一步思考。

  退一步,不是怯弱,而是能“忍”。《佛遗教经》云:“忍之为德,持戒苦行所不能及。”“忍”字,心字上头一把刀,要能忍得住顺境不起憍慢,面对逆境不起瞋怨,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故经云:“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”如文天祥的慷慨赴义之忍,留千古浩然正气于后世。故“志忍私,然后能公;行忍情性,然后能脩。”孟子也讲:“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从忍当中改变自己的心量,使它变得更宽广无碍。

  退一步,也代表“止”的意思。有时候在面对目标时,冲得太快,或许光芒太露,或许障碍他人利益,导致在平坦的路上也会不经意地摔跤。更何况是心情低落、失意之时,都需要让急躁、不安的心停止妄动,反省检讨。《大学》讲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就是告诉我们在立定志向后,凡事要深思熟虑,唯有冷静,才能看清事情真相。佛法讲:“万法唯心”,一切世间善恶、好坏等种种现象,都是心念造作而来,故佛说种种法,为治种种心,必须从起心动念处去觉察、觉照,好事归他人,坏事自承当。经云:“随其心净,则国土净。”让妄动的心歇止下来,清净、作主的心才能够现前。

  另外,退一步,还有谦让之意。人之异于禽兽,因为知礼。心怀谦虚,则能增益学习,可以自利;有礼让之胸怀,则能和合,故能利他又自利。佛法讲“缘起性空”,是要我们放下我执,进而达到无我的境界。因为无我,才能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事物,成就利益大众之事。进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安住在无住心上,远离是非取舍,就不会被顺逆境界所牵绊。

  从“退一步”引申出“忍”、“止”、“谦让”之义,可从战国时代赵国上卿蔺相如对同朝大臣廉颇容忍、谦让,使廉颇负荆请罪并成为知交的公案看出。因两人的和合团结,使秦国不敢妄动攻赵,国家得以安定,百姓免于苦难。

  有句话说:“在顺境时,要有最坏的打算;在逆境时,要有最好的打算。”时时能够退一步想,视野变得宽阔,心量变得广大,思虑变得深远,并能“躬自厚,而薄责于人”,相信在人生的旅程中,必能海阔天空,圆融无碍。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