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於面對,人生更光明
文/見忭法師

  隨著科技文明的發達,經濟快速發展,雖帶來財富的累積,也引發一些社會問題。生活的條件提升,也使人們沉溺於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欲的追求,進而標榜個人風格,強烈的我執則持續膨脹。因此,打開報紙、電視,看到一幕幕的亂象:有些政治人物為求突顯個人表現,問政如作秀;學生沉迷於電玩、網路世界;少女為求名牌出賣肉體……當物質重於一切,倫理、道德、誠信開始淪喪,人們的精神生活陷於迷失、徬徨、空虛的泥淖中,面對眾多紛雜的社會亂象,人們該選擇逃避,還是勇於面對呢?

  若採取逃避的方式處理問題,則只會一味地指責環境、埋怨他人,無法用冷靜、理智的方式自我反省檢討,如此只會使問題永遠存在。真正處理問題的方法,唯有勇敢面對。面對,才能自我提升,才是解決問題之道。

  如何勇敢地面對呢?佛法的道理就是在教導我們,如何為這顆迷惑、徬徨、無主的心,找到依止與落腳之處。欲建立正確的人生觀,須明因識果,落實正知正見,古德云:「只貴汝知見,不貴汝行履。」知見正確了,所言所行有準則可遵循,人生的道路就不會偏差。因此,相信因果的人,絕對能創造積極、精進的人生。如明朝袁了凡,一生命運被相士算中,幾歲官至哪個位階、俸祿多少、五十三歲壽終而無子,均非常清楚。經過了幾年,一切皆如相士所言,於是袁了凡相信命運天注定,從此心灰意冷,不再讀書求上進。直至一天,遇到雲谷禪師為其開示:「命由己作,相由心生,禍福無門,惟人自招。」袁了凡才了解,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,自立功過格,每日反省檢討,並詳加記錄,從因上斷惡修善,後來不但有子嗣,且七十四歲壽終,真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。

  偈云:「時來風送滕王閣,運去雷劈薦福碑」,也說明了時來運去皆因果,不是奇蹟,也非偶然。子曰:「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,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」孔子認為,看一個人所做的事,再觀察他的動機及是否發自內心,就可以辨別一個人的正邪。由此可知,一個人的行為離不開這念心,起心動念的善惡是因,自然感召應得的善惡果報。

  了解了這個道理,就要從因上去努力。從政者,能勤政愛民,所立之法皆造福人民;在職場上,能對事以真,恪盡職守,同事間能相互幫助,自然能廣結善緣;學生於課業上扎根,廣學多聞,培養完整人格,將來便能為社會盡一份力量,為自己找到出路。此外,由於現代社會多為雙薪家庭,夫妻之間若能互相體恤、分工,則能家和萬事興。

  因此,依著佛法的知見去反省檢討,面對問題、改正問題,從迷失於物質的生活,提升為精神層次的生活。深信佛法的因果定律與軌則,真誠地從因地上修善法、斷煩惱,並將正知正見應用在家庭、學業、事業上,自然能成就光明坦途。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