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利利他福慧圓
文/見肇法師

  古代叢林道場中,稱出坡為「普請」,普請大眾從事作務勞役之義,是叢林五堂功課之一。所以,出坡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勞動,而是透過勞動過程教育僧眾,啟發禪機、鍛鍊悟性,使之從中悟徹禪理,這就是所謂的「農禪」。普請制度於佛世已行,如《毗奈耶雜事》云:「佛總集僧眾,或月八日,或月十五日,共為灑掃。」百丈懷海禪師更制定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之普請清規,可見出坡之重要,更顯祖師大德教化的慈悲。

  修行必須動靜相資,所謂「靜中養成,動中磨鍊」,藉由出坡一方面調身調心,有益健康;二方面藉事練心,長養慈悲、培養耐性及互助的精神。無始劫來習氣已成垢、成結,欲除習氣垢染,須事上漸修,藉出坡作務種種方便來加功用行,藉境磨心,不急不緩,潛移默化下日久功深,最後習氣盡除,心得自在,道就現前。因此,出坡作務從來沒有離開過修行。

  事實上,古德大多數從自己具體勞動中來參悟禪理,如滴水和尚十九歲時,從受業寺出來,四處參訪善知識,力求一悟,後來到了曹源寺,儀山和尚命他擔任燒洗澡水等雜務。有次,和尚洗澡水太燙,就叫滴水和尚提桶冷水來沖涼些。滴水和尚奉命提水來,把熱水沖涼後,便順手把剩下的水潑在地上,儀山和尚喝斥:「如此粗心,參上幾十年也不會開悟。萬物各有所用,無論多麼卑微之物,都有自己一席之地,剩下來的水澆樹不是很好嗎?樹有此需要,水也派上用場,禪師沒有濟物之心,自性心從何說起?」滴水和尚因此開悟,並說一偈:「曹源一滴,七十餘年,受用不盡,蓋天蓋地,喝!」道向己求,莫從他覓,生活行住坐臥、出坡作務中,細心觀照,處處無不是契機因緣。

  經云:「佛事門中不捨一法,實際理地不受一塵。」道場中擔任執事,護持常住,乃至掃地、拔草、洗架房……都是廣結佛緣、法緣、眾生緣,有無量福報。更進一步,修一切善不執著善,行無行行,做無做做,回歸清楚明白、寂然不動之心體,動靜一如,定慧不二,如此,既能自利利他,亦能莊嚴無上菩提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