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者懦夫一線間
文/見由法師


 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「勇者」?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,例如:沙場征戰的士兵、統帥三軍的將領、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、求取經典不惜身命的僧侶……。
在歷史上被譽為「勇者」的,畢竟是少數,並非人人都能得此封號,而且「勇者」的標準隨時在改變。但,「勇者」還可以有另一種解釋,只要我們願意,每個人都能成為勇者──「勇」於認錯的行「者」。

  認錯,是一種勇氣;大部份的人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,多半的直覺反應是掩飾、說謊、推卸、找藉口:「這不關我的事!」、「是他叫我這樣做的!」、「我不知道啊!」、「別人也這樣做,你怎麼只有問我?」……在種種尖銳、怨懟的言詞下,顯現的其實是「我」的懦弱;而此懦弱的心態,則來自於堅深的「我執」。

  因為我執,所以始終認為自己如此完美,不容破壞;因為我執,所以不願放下身段,柔軟低頭;因為我執,所以不敢承擔不足,不願相信自己的失誤。因為我執,「我」變成了懦夫,在強大的我執下,隨順習氣,因此失去了改進的機會和空間。在歷史上成為搖尾乞憐、看人臉色、兩邊討好、賣國求榮的懦夫,人們的鄙視是一時的,不會記得太久;但對於自己不敢認錯的懦弱,良心的譴責及壓力呢?

  認錯,是一種勇氣,也是一種重新出發的動力;願意認錯,表示我們能客觀地認清自己,承擔缺失,並在檢討反省之後,讓錯誤成為參照的經驗與警惕,使得下次的行事能更加謹慎小心,所做之事愈趨完善。如此一來,犯下的錯誤就不是無謂的犧牲,而成了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學習的教材。孔子說:「勇者無懼。」為何能夠無懼?因為「最大的敵人是自己」,能真實地面對自己,克服障礙,還有什麼足以憂畏的?

  「在錯誤中成長」的前提,是先能認錯,然而,踏出了這一步之後,若是抱著「勇於認錯,絕不改過」的心態,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利益,如同發現生病了,願意去看醫生、拿藥,卻不願意服藥一樣,久而久之,反而造成明知故犯、口是心非的惡習。所以佛法中的「懺悔」法門,正是教導我們「懺其前愆,悔其後過。」不僅承認過錯,更要能夠痛改前非,不復再犯,如此一來,方是真正無愧於己的勇者健兒!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