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和为贵万事兴
文/见丹法师


安内攘外之基因

  在群居的社会结构中,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,而人人若都优先想到自己,从未心存感恩、为他人着想,以致内心常处不平状态,稍有不如意即忿忿不平,怨天尤人,使得家庭纷争不断,社会失序,致使人民无法安居乐业,经济受影响。其主要因素是人们无法和合谦让共处。而今我们处于安乐,当有忧患意识,须明白“和合”的重要。

  如何做到“和合”?在佛法中有:事上的和合,即是于生活中落实“六和敬”──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、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、利和同均。以达僧团和合,僧众能安心行菩萨道、弘法利生,传佛心灯,续佛慧命。理上的和合,即是同证菩提涅槃。

  儒家孔子也曾提到:修持自身、尊重贤人、亲爱亲人、礼遇大臣、体恤群臣、爱民如子、招待慰勉专业人员、怀柔远方的人民、安抚各国诸侯,这九件事是治理国家天下太平兴盛,不变的法则。换言之,即是人与人间能以道为本,以和顺谦让心,知礼互重,本着自己的本份,素其位而行,尽忠职守,则内心不会不平和,且有远见、共识,致力于团队的荣誉、兴盛、立场为前题,视个人、小我,置之度外。若能如此,小及个人,大至国家社会,都能兴盛、和乐,共享太平。

和合以全大局

  在战国时期,蔺相如“完璧归赵”后,又于渑池盟会中,折秦王之锐气,使秦国始终无法欺凌赵国。赵王因此拜他为上卿,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。

  为此廉颇忿忿不平的说:“我为赵国大将,有攻城卫国的战绩。而那蔺相如没有任何能力,只靠一张嘴,能言善道,地位竟然在我之上,真是令人不服。若让我见到他,一定要羞辱他,以出不平之气!”蔺相如听说此事后,为避免与廉颇有所冲突,每当上朝即称病,不愿与他争位次;出门远望廉颇的坐车,即命自己的坐车,绕道而行。

  而相如的门客不知情,见到此景,即以为耻,纷纷要求离去。相如即对门客说:“你们看廉将军与那秦王的威势相比如何?”皆言:“不如”,相如言:“面对秦王的威势,相如都能在大庭广众下斥责秦王,羞辱他的群臣。难道还会畏惧于廉将军吗?只是想到强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的主因,是有我们两人在朝。若今两虎相争,必是两败俱伤。我今会这么做是考虑到国家安危当前,应置个人于度外。”

   当廉颇听到这些话,立即深感惭愧,于是亲自负荆向蔺相如请罪。两人因此成为生死之交的好友。

团结事易成就

  从历史公案中,可知和合的可贵。因为大众和合一心,则外力不能趁虚而入,也不能离间团队的共识与默契,则可使团队、社会、国家更祥和、富强,人人安居乐业,发挥所长。中庸言: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可知和合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影响深远,由和合可破除人与人间的障碍与界限,使事业、学业、道业容易成就,家庭和谐、圆满,社会安康,整个地球村就如同净土一般,清净太平。



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