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間書與出世間書之區別
文/見榜法師



世間書籍之種類

  世間書籍可分為善書、有益之書與無益之書。善書即是勸人為善,能引導走向光明的人生,例如儒家的代表書籍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與《中庸》,內容皆是在教導人們如何立身處世、建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,具備這些德行將能夠回饋社會國家,進而安邦富國、造福人群。有益的書籍能改善人類生活、促進文明與科技發展。這方面的書籍包括各種專業書籍、論著、文學作品等,如《史記》、《本草綱目》等,這些書籍帶給人們許多啟發,對當世及後世影響深遠。無益之書,是指知見、觀念及價值觀偏頗,導人為惡的書籍。例如內容邪淫污穢、敗壞人心、宣揚暴力……,讀了這類書籍往往引導人們走向墮落邪惡,造成國家社會的問題與負擔,甚而危害全人類的安全。

藏經──佛教智慧的寶庫

  出世間書籍,說明著永恆不變的真理,正確的知見能引導人們捨離煩惱,自在解脫,佛教經典即是最珍貴的出世間書籍。在三千多年前,佛陀降生在印度,示現八相成道,說法四十九年,廣度一切有情眾生。在佛陀滅度之後,弟子們同心協力完成經典結集,把佛陀一生的教法化為文字般若,澤披後世眾生。流傳至今,近代又整理成各種版本的大藏經,是佛教智慧的寶庫。

  出世間書籍闡述的,是如何藉由修行證悟佛果。世間的善書、有益的書所要教導我們的,仍舊是停留在人世間的層次上,其究竟的極致境界,也還只是個完美的人。然而佛陀教導我們的,是要超越凡夫的層次,達到佛的境界,所以強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皆當作佛。佛性就是覺性,能知能覺的這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,從無始以來就有,在聖不增、在凡不減。但是因為眾生在迷,而不能證得。所以佛陀說法教導眾生,應放下貪瞋癡,勤修戒定慧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生活在世間上,廣行一切善法而不執著一切善,這念心超越善、惡兩邊,始終清楚明白、如如不動,就能證得人人本具的清淨法身。

放下方便達究竟

  閱讀是增進知識的方便,讀世間有益的書籍可以充實知識、豐富我們的生活;研究出世間的佛法經典,並且依之修行,則可以使我們解脫成佛,可以說是成就解脫果德的善方便。然而,最終還是要放下方便才能達究竟,運用文字,藉由文字般若契悟實相般若,最後不執著文字;才是從讀書中得到最大的受益。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