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喜成长
文/见践法师 图/传列
   

  
  佛陀为了悲悯众生,度脱一切有情出离苦海,因此以太子身应现于世,由于见到生、老、病、死,深刻感受世事无常,为追求永恒不变的真理,决定放弃世间的荣华富贵而出家。出家后,太子为证至高无上的真理,修种种苦行,更于菩提树下发愿:“不成正觉,誓不起座。”如此强烈的出离心、坚定心及信心,实令人感动。

  在现今的社会中,人人都向往荣华富贵,于是生命耗费在不断追求物欲的享受上,然而物质的需求就如同无底洞一般,需索无度,永无止尽。在比财富、比名利、比权势的今日,当然也因此产生许多社会问题,如夜夜笙歌、酒醉金迷、抢劫、绑票、贩毒、赌博等,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外乎为追求钱财,因为有钱就可以享受较好的物质生活。自己未学佛前,也曾经沉迷在物欲漩涡中,每天追逐著名牌,以为拥有高级轿车及房子,就是所谓幸福快乐的日子。但即便追求到心中想要的,也未曾感受到真正的快乐,以致每天仍寻寻觅觅,直到学佛以后,才真正找寻到永恒的富贵──心灵的宁静。

  学佛路上的自己如同牙牙学语的孩子,一路上懵懵懂懂、跌跌撞撞,靠着精舍法师们的指导走了过来。法师们远渡重洋到以基督教为主的美国弘扬佛法,又碰到我们这群对佛法没有什么概念的凡夫,只有耐着性子,不断的指导,而自己就在法师们的教导下,从以往的无知、任性、傲慢,到今日知因果、知生灭、知随众,知反观自心及检讨自己,也因此深信佛陀、佛法、大和尚,而发起出家之愿,欢喜的来到中台山。 
 
  “戒是无上菩提本,应当具足持净戒,若能具足持净戒,一切如来所赞叹。”“这念心达到无念、无住、无为就是清净心、菩提心,自性本具的佛性。”“本着慈悲心的精神,希望所有的众生,都能够得到解脱,在利他中完成自利。”在佛学院内,教授师们不断的耳提面命要我们将心量扩大,增长慈悲心,且要从周遭的人开始做起,随时布施微笑、爱语,除此之外更要进一步提升、超越,在心念上用功──扫除心中的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、嫉妒等垃圾,清净光明自然现前。

  剃度之后并不代表就即刻成为完美的人,只是代表我们要将过去的无明、习气一一去除的决心。刚开始要抑止自己的习气时,需要很大的恒心、意志力及克制力与其拔河,而且有时还久久难以分出高下,令人有很大的挫折感。但多比赛几次,总也有战胜的时候,佛法可贵之处就在让我们学会了觉察、觉照,反观自心,检讨自己,无论面对顺逆境,内心随时充满着感恩之心,心量扩大了,才能包容所有的圆满及不圆满。

  回想过去的日子总是在人我是非、名利喧扰的漩涡中打转,回首一望,原是梦一场。但是又有多少世间人能觑破名利权势,现在社会版新闻不是仇杀就是自杀,不是聚众打人就是放火烧车,不是偷就是抢,不是赌博就是高利贷……。这些不都是佛法所说的三毒:贪、瞋、痴所造成的吗?而此三毒也正是使人不断沉沦六道无有出期的主因。一般人以为穷人就是物质缺乏的人,殊不知内心贫乏、充满怨恨、不平、嫉妒、贪得无厌之人也是穷人啊!他们穷的不知如何解脱自己,如果他们可以听闻佛法,经由佛法甘露,将他们内心的污秽洗涤干净,这社会就清净许多。见践发愿作这传递“佛法甘露”的人,指导他们如何使用。

  终日在佛法的润泽中,妄想和杂念不知不觉也比以往少了许多,当面对逆境时,也不像过去,如身处于火宅一般,不得自在。现在若遇境界,会用学院教导的佛法教理来化解,常常提醒自己,顺逆境都在成就自己,都在帮助自己成长,让烦恼渐渐少,智慧渐渐长。“净土就在净心中,无须向外别觅寻”。天堂与地狱、烦恼与快乐都在这念心当中,如果能够知足常乐,凡事退一步为人着想,秉持着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精神,与人相处,大众和合,像是一家人互敬互谅,这就是净土了。修行就是从黑暗到达光明的过程,虽然来时糊涂,但盼去时不迷,不要空在人间走一回,期许自己持之以恒,发长远心,永不退转。




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