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悟

文/普恩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森
 

  此次學界禪七, 導師及主七見燈和尚有多場開示,學員們摒除外緣,在禪堂中專注地聆聽開示,以確立佛法的正知正見。另外在團參中,也可以向主七和尚請法,針對個人的禪坐體驗或開示內容提出問題。

  主七和尚於第一天開示時,即明確說明禪七的目的是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藉由七天的精進修行,探究生命的意義,了解本心本性。過去,我常常在內心思忖,為何要修行?為何要打禪七?喝茶的人是誰?什麼是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?什麼是靈魂?什麼是心?心在哪裡?為何我是這樣過一生?為什麼是我?為何我會出生在我家?這麼多看似沒意義的疑問,經過這兩年的禪修,終於得到了一些解答,也對生命有了不同的體認。

  要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,就要認識佛法的三個基本定理──「因緣果報」、「緣起性空」與「眾生本具佛性」,才能了解心的體、相、用,才能知道什麼是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。見燈和尚開示,對佛法要有正知正見,如法修行才能有所證悟。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,有能有所就不是真正的悟道。「眾生本具佛性」,心本自清淨,只因無明而起惑造業,若在起心動念時沒有堅住正念,那麼就要自作自受、自食惡果。

  很多人對佛法沒有用心學習、思維,也沒有得到善知識的指引,結果到最後是「迷迷糊糊地相信」或「迷迷糊糊地不相信」,導致很多人認為學佛是迷信的行為。所以學佛之人,對於心之體、相、用要有正確的認識。

  由於平時事務繁忙,難得有時間可以靜下心來沉澱自己,所以藉由禪七活動,摒除染緣,收攝身心,在禪堂中專心修行。禪七前三天,主七和尚開示學員運用數息與觀息的止觀法門對治散亂心,不要讓妄想一直持續下去。接下來主七和尚又為大眾開示「中道實相觀」法門,此一法門是教導大眾直接面對妄想,「妄想來就讓它來,妄想去就讓它去,甚至因為用功得力而出現的境界也都不要理它」。因為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有生就有滅,既然是生滅的,就不是真實的,就是緣起性空。禪七這段時間,自己由於無明煩惱、習氣之故,所以修「中道實相觀」時,常常妄想紛飛,因此自己發願懺悔,在平時要學習放下執著,多禮佛拜懺,並參加精舍或中台的活動,慢慢將染緣轉化提升,那麼修行才容易用得上功,才能體會到諸佛菩薩禪悅為食的法喜境界。

  團參時,有學員問主七和尚「什麼是開悟?」主七和尚回答:「悟無所得,悟後起修才是真修。」其實所有的煩惱皆是我執而生,所以修行要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打七也就是要破除我執,如果能了解萬事萬物都是眾緣和合、緣起性空、因緣果報之理,自然就能心開意解、海闊天空。

  雖然參加了幾次禪七,但是盤腿功夫還是不太好,所以連續七天下來,對自己實在是一大考驗。經過禪七這幾天的磨鍊,也深刻體會到「身心是分離的」、「色身是四大和合」的道理。從母胎開始直至死亡,身體細胞始終在代謝生滅,只有這念心是從小到大始終不變的。當一個人面對外在六塵──「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」的變化時,我們的六根──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如何去發揮它的作用?對這念心不了解的人,常以為「我」被「六塵」的外相所吸引,「我」就隨之產生喜、怒、哀、樂的行為反應,因此「我」是被外相所主宰,無法真正作主。其實「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」,十法界都掌握在我們這念心中。若能深自思惟佛法的道理,就能體會身體只是一方便工具,不是主宰一切的主人。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秒鐘的清淨,當下就證得一秒鐘的清淨法身佛,清淨心如何住得長、住得久,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努力。

  佛法不離世間法,惟有自利利他,才能覺行圓滿。禪七雖然結束了,但不代表修行就結束了,反而是要將佛法的正知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,以中台四箴行「對上以敬、對下以慈、對人以和、對事以真」作為處世的根本,並以永嘉大師四料簡「惺惺寂寂是,惺惺妄想非;寂寂惺惺是,寂寂無記非。」來檢視自己,相信只要修行得力,一定能有所體悟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