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儀在日用平常間
文/普林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量

 

  威儀,是由內而外端正合宜。於身,舉手投足不失禮節;於心,時時觀照不放逸。專注每個當下,由外在的身行端正內心,心無散亂、身不妄動,行止有儀,自然有攝受力。

  我們一切言行舉止,皆反映出當下的心念。心若定,動作就輕;心若散,動作就粗。每次回山打禪七,第一支香「佛門行儀」,提醒大眾從行住坐臥到過堂用齋,一切細行皆要如法如儀。「聽招呼、守規矩」看似約束,其實正好藉此改變很多不好的習氣。在禪堂裡端身正坐,收攝身心,能體現威儀;但一下座,行進間心就散亂了,尤其是回寮時,上下樓梯腳步聲很重。於是練習把心收回、注意腳步動作,由於心不往外攀緣,漸漸發現心比較定,腳步也比較輕。走路,一步一步都是修行,專注一心,威儀自然形成。

  初學佛時,總覺諸多規矩是束縛,以為想說就說、想做就做就是自在。多年來,經由上禪修班聽經聞法、發心出坡、上山打禪七,真正明白︰動靜閒忙、一切時中皆能作主,方是真正的自在。而守規矩其實是增上這念心的作主能力,藉由規範來定心、靜心,心定下來,身不妄動,觀察力也增強。如此不斷地練習,提高覺性,觀照一切細行,落實四威儀——「行如風、立如松、坐如鐘、臥如弓」,習慣養成了,形之於外,自然威儀具足。

  威儀是最具攝受力的弘化。有一次載孩子回普台,用餐時,正思考著如何安撫想要轉學的兒子。這時只見大眾紛紛起立,我和三個小孩也跟著站起、合掌。就在此時,老和尚走進來,微笑向大眾揮手,那一剎那,深生恭敬、歡喜,說不出的感動。回到學校門口,讀小六的兒子說︰「媽媽,我不要轉學了。我要留在老和尚創辦的學校,直升國一讀到高中畢業。」「看到老和尚,就覺得很開心,就想留在普台讀書啊!」果然,具足威儀就是一種無言說法。自己也因此法喜充滿,發願安住道場,好好修行。

  無論是世間法的禮節,或是出世間法的細行,除了事相上的持守,更重要的是持守的心。任何技巧,不會就努力學會,不懂就把它學懂;學會學懂的心是本具的,一次一次練習,就會一點一滴進步。事上精進、理上思惟,事理圓融,不僅能調伏煩惱、使身心寂靜,更能在日用平常間具足威儀,使人見了心生歡喜,對佛法更增信心。期許自己能時時觀照自心,收攝六根,落實威儀,安住當下,身心自在。


摘自《中台山月刊264期》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