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覺性遇到慣性
文/普圓精舍夜間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品

 

  當自己一個人獨處時,我們通常在做什麼?

  以前自己一個人在家時,會看電視消磨時光,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後,獨處時就追劇當作消遣,而且每回都覺得一定可以每次只看一集,結果通常是冥冥隨物去,杳杳不知歸,一直到東方露出曙光,才追悔為何無法作主,為何無法控制自己的心和行為?

  上了禪修課,明白修行的重要,知道要將所學的佛法落實在生活中;了解自己對習性熟悉,但對覺性生疏,要真正「生處轉熟,熟處轉生」,需要點滴的努力、累積。在眾人面前,因還顧忌著他人的眼光,容易使自己有所警覺,不至於犯大的錯誤,但私下獨處時要做到不犯錯,需要良好習慣的養成,和覺性時時現前。

  我們每天大部分的行為模式,是長久養成習慣的反射,就像每天早晨起床,會不假思索地去刷牙;騎車會先戴好安全帽……這是一種習慣,習慣總是在不假思索下去做。習慣成自然,好的習慣養成了,自然而然,在人前人後都會如此做。明白這個道理後,即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息和生活習慣,每天固定時間誦經、靜坐,養成做定課的好習慣;練習時時保持覺察、覺照,盡量減少妄想紛飛,讓心安住在當下。

  如此實踐,幾年下來,一日,兒子曾說道:「媽媽,我發現妳現在很少發脾氣。」女兒則回饋:「媽媽,感覺妳現在每天都過得很快樂。」自己也發現自己的妄念變少了,而且念頭幾乎都是善念,很少有不好的想法。

  除此,也體會到持戒的重要。戒律是行為的準繩,也是保護傘,尤其是獨處時。例如:以前看到蟑螂,自己會害怕地大聲尖叫,因為害怕,反射動作就是拿起拖鞋來打。受戒後,知道不能殺生,看到蟑螂,會起善念,為牠三皈依及祝願,然後把牠請出去。如此做之後,內心也感到歡喜,歡喜能跟眾生結善緣。

  從這當中慢慢體悟到,透過不斷提醒自己要:「人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,要能作主,如此練習和實踐,當覺性遇到慣性,就能不再隨順慣性。期許自己常保善心,以戒為師,放下執著,得身心真正的自在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