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富貴
文/普賢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瑤

 

  從小到大,求學之路算順遂,之後投入職場,每天從早到晚投入工作中,周旋在同事、廠商、客戶間,過著忙和盲的上班族生活。

  每當工作上遇到逆境,往往無明火起,失去理智,情緒失控,工作得不開心,於是就會將心靠在外境上,把逛街消費、出國遊玩當作是犒賞自己的獎勵,在感官刺激、物質上努力追求,陷入欲望的深淵中,成為物欲的奴隸。直至家人的引介,開始親近道場,修行學佛,才逐漸讓身心安頓下來。

  自己原本是愛面子,得失心和自尊心都很強的人,凡事都想要求贏、求完美,心中有太多的欲望,為滿足自我的虛榮心,總是不停地向外追逐,但並不能事事都如自己所願,也因此自己給自己很大的壓力,造成身體健康出狀況,心也總是不快樂。學佛後,師父教導要「轉念」,凡事換個想法,停止負面思考,卸下心中沉重的包袱,心情就會豁然開朗。因此,遇到境界,就提醒自己:因為太過自我,才會有煩惱,要將「我」看淡一些;世間沒有解不開的結,但需要自己先放下,用智慧去化解。放下,不是消極放棄,也並非什麼都不做,而是勇於承擔起應盡的本份事,放下煩惱和掛礙,讓心釋懷。現在,不管遇到怎樣的事,但求問心無愧,盡心盡力而為,並學著以平常心看待,心也就能安然自在。體會到凡事轉個念,這念心無所求、知足,心就得自在。

  很喜歡「六尺巷」的典故,講述的是清朝大學士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因院牆起爭執時,馳書北京,張英回給家人的信寫道:「千里家書只為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」於是家人把院牆向後退三尺,鄰居知道後,也主動將院牆向後退三尺,兩家之間因此空出六尺,「六尺巷」因而得名。從這典故中,自己學習到:凡事退一步則海闊天空,要做個有智慧、心寬量大的人,處處謙讓,處處與人為善;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,用同理心去看問題,給予善意、善言的關懷。如此做之後,體會到:當心柔軟,就更能心平氣和、謙虛、誠懇地待人,與人結好緣、結善緣,也讓自己的心更平靜、更安定。

  學佛後,明白修行在修身養性、端正行為,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修一切善,不執著一切善;明白所受的苦來自於心中的三堆垃圾──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因起惑、造業而受苦,要時時懂得覺察、覺照、反省、改正;明白正知正見的重要,正知見猶如導航的燈塔,引導迷航船隻安全靠岸;明白順境、逆境都是藉事練心的機會,心要能不隨境轉……經過聽經聞法的薰修,遇到境界,能以因緣果報的道理來思惟,明白生活中的種種境界,都是自己的心念、言語、行為所招感。「種樹者必培其根,種德者必養其心」,人的心好比是一畝田,每一個心念就如同一顆種子,起怎樣的心念,就是在心田播下什麼樣的種子,將來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。

  今生有因緣接觸佛法,聽聞無上心法,這是無價的珍貴法寶,不是金錢所能換取的。感恩師父們無私地教導,發願將心中的雜草、亂石清除,闢成肥沃的良田,在心田中努力耕耘,撒下善法的種子、六波羅蜜的種子……讓心田開出恭敬、慈悲、謙卑、真誠、同理、慚愧、關懷及感恩的果實。相信當心中充滿善心、善念,進一步體悟到本具的清淨心,就能找到心的活水源頭,取用無窮,這才是人生的真富貴。

  這一路走來,感恩三寶、感謝周遭所有的人事物,發願將學佛的法喜禪悅化為行動,遵循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慈悲囑咐:「守護道場,深化修行,落實弘法」,讓中台這艘大法船航向世界各地,載度無量無邊眾生,讓佛法滋潤每個眾生的心田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