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一物中無盡藏
文╱普平精舍研經二禪修班學員 傳潛

 

  修行學佛就是要和以前的自己說再見,不再走回頭路,給自己一個重生的機會,找到那個沒有煩惱的心。

  順遂的生活往往讓自己看不到自己。一直以來生活、家庭、事業都平順的自己,從未在心性的問題上去探討,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「我是誰?」的道理。一直拘泥於生活中的瑣事,也不知如何自覺;既使到精舍上禪修課後,自己也沒有如師兄們精進勇猛、法喜充滿,只是該上課就上課,要出坡就出坡。一直到在禪修過程中知道了人身難得、佛法難聞的道理後,才開始學會觀照自己的心念,實實在在地保任自己的法身慧命,才明白唯有如此,修行學佛才能開始上路。

  開山祖師曾經開示:人人都有佛性,人人都能成佛,這是佛法講的平等。相信人人都有佛性,用平等心看待大眾,平等心就是佛。由於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,會因為過去的經驗,或者是立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,如何在每次的因緣中以平等心、尊重心關照彼此,這就要常常把禪修所學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讓平等心成為與人相處的習慣,這樣才會有善的循環,周遭的法界也會隨之改變。

  眼睛,如人體的感應接收器;心,如中央處理器;容量愈大,可接收的資訊愈多。相同的,心量愈寬,眼界也就愈廣。眼見為實,但是,眼見不一定為真,唯有用心,才能洞察虛實。自己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,常常需要面對客戶與老闆之間的平衡關係。兩者之間的共通點,就是要你設計出好用又便宜的東西,唯一的不同是客戶要求的好用是無極限的,而老闆的要求就會在成本與品質間做掌控,這之間就會有一些期望上的落差。

  以往做事時,常常把尊重放在嘴邊,但是自己工程師的性格,往往和客戶的要求有所衝突,尤其談到技術問題時,更是慢心與我執一一出現,最後的結果當然是不如人意。學佛後,自己很明顯的改變就是不急著與對方爭辯,甚至不再爭辯,開始學會更細心地去思考客戶真正要的是什麼?也開始站在對方立場,儘量找出彼此可接受的解決方法。以尊重取代對抗,以真誠化解疑慮,漸漸的和客戶之間建立互信與互諒,彼此在合作上也更趨穩定。

  師父曾經勉勵自己:「以無著心應一切物,以無礙慧解一切縛。」雖然,法身慧命需要自己保任,但是,如果有善知識從旁叮嚀、鼓勵,修行的路上就會走得更踏實,更不易怠惰。尤其在正法道場用功,不會走遠路,不會走錯路。佛法的真空妙有,在中台處處可體悟,能讓每個求法、仰望的心獲得滿足。
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