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同身受的慈悲
文╱普耕精舍研經一禪修班學員 傳瑄

 

  人與人之間相處溝通,當意見不同或角色對立時,多數人總認為要悍衛自己的權益,要對方認同而堅持自己的立場,因此往往引起爭執衝突,造成彼此關係緊張。

  所謂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免於對立和衝突,最好的良方就是起慈悲心,以同理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,感同其受,便能不再堅持己見,讓衝突順利化解。或許有人認為,對別人慈悲,別人不一定用相同方式對待自己,難免會覺得吃虧,但是如果雙方一直僵持,必定兩敗俱傷,必須要有一方退讓,事情才能圓滿解決,因此,慈悲心是對治瞋心最佳良方。

  公公在世時很會做菜,經常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佳餚,並且邀請其他家人們回來吃飯一起分享,公公對於可口菜餚被大家吃光,感到無比歡喜。相對於自己卻是一下班回家,就得趕快衝進廚房幫忙,飯後還得收拾杯盤狼藉的餐桌,這樣的情形幾乎每天不斷上演著。

  後來家中經濟發生巨變,接著兩個孩子陸續出生,在工作和家庭兩頭忙碌的我,就像轉個不停的陀螺,身心疲憊,因此便開始懷疑,難道人生就該如此嗎?上了禪修班,學習六度中的忍辱波羅蜜,讓我逐漸學習以慈悲心看待事物,要坦然面對、培養耐性,以除去瞋心,對於公婆樂於準備豐盛晚餐給家人,能讓長輩安心,全家開心,自己稍微付出一點時間善後整理,何樂而不為?其他事情亦然,唯有以慈悲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才是正確的做事態度。

  佛法教導我們要利己利他,因此除了慈悲心也要具足智慧心,才是真正的慈悲展現,如此悲智雙運,才能走向正確光明的菩提大道。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