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性本具 人皆可頓
文╱普民精舍日間研經二禪修班學員 傳及

 

  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打七,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禪七,見燈大和尚正在開示,自己因為昏沉太嚴重,突然,砰的一聲,從禪凳上摔下來,頓時也讓前後左右的同學們清醒了……。

  過去打七都是因為師父苦口婆心的鼓勵,眼看同學們都已陸續報名,半推半就之下,只好跟進;畢業後,在精舍薰修,漸漸地才養成打七的習慣。

  上回是第七次打七,七次是一個轉捩點,也是壓力的來源,因為不曾坐到好香,心裡很慚愧。因此抱著考期末考的心態,每一支香都認真以對,休息時間也不鬆懈,拿下高度近視的眼鏡,不讓自己有攀緣的機會。但還是沒有坐到好香,過程中曾經很憤怒,覺得這輩子不可能坐到好香,因此自暴自棄……。

  後來,冷靜下來,想起師父曾經開示,平常就要練習打坐。而自己的定課都是誦經、持咒,就是不打坐,為什麼?因為誦經、持咒相對輕鬆,打坐卻必須與妄想執著拉扯,坐不好更懊惱;自認為相形之下,誦經似乎比靜坐有功德;反省過後,知道自己平日不努力,卻想在禪七最後衝刺時有好的成果,當然很難。於是,從那支香開始,不再為每一支香打分數,只從因上努力。

  禪七當中,聆聽見燈大和尚開示的心地法門多年,直到這次終於有那麼一點明白。某支香,在悅眾法師敲的第一聲木魚聲中,體會到不管是打坐,或者做其他事情,本質是一樣的,都是這念心的作用。有一晚,回寮養息時,在睡夢中,夢到起板進禪堂打坐,醒來卻發現自己在作夢,直到聽到打板聲,才知道原來是個夢中夢,恍然明白師父所開示: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的道理,只是還沒有體會到下一句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的意涵。

  解七前一天,自己一點都不想回到五濁惡世,想一直待在山上打坐,這是末學心態上很大的改變。第一次,發自內心想要靜坐、修行,不是為了他人。這是因為對佛法生起堅定的信心,知道世間上所有都是虛幻不實的,明白佛法超越一切的珍貴之處:我們可以透過修行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得到真正的解脫。

  突然間,想起學生時期,擔任小星辰兒童禪修營的總部義工,當時背得滾瓜爛熟的隊呼「心性本具,人皆可頓,當下即是,個個成佛」,在多年後,終於明白當中的道理,更發願成為自己生生世世努力的方向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