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熟的人,懂得付出
文╱普觀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香

 

  從有記憶以來,每次父母帶我們到廟裡拜拜時,父親在結束後,總會有個動作,拿錢投入功德箱,有時候則會走到櫃檯,跟廟方說要「寄付」,順帶寫上家人所有名字。父親也會給每個孩子銅板,讓大家投入功德箱。長大後經過寺廟除了進去禮拜,更不忘將身上的金錢投入功德箱,口中念念有詞:「保佑家人平安。」走出寺廟的同時,就覺得一整天都很愉快。也許這種種的記憶,不知不覺中種下了學佛的因緣,成就自己可以親近中台正法。

  從皈依老和尚到走進普觀精舍上課,中間相隔了四年,因為一方面照顧年幼的小孩,另一方面住家附近沒有精舍。直到大姊告知普台正在招生,當時因為正擔心孩子讀書的問題,聽到是老和尚創辦的學校,就決定把小孩送去就讀。當時同修在大陸工作,小孩又不在身邊,時間突然變多了,一切因緣成熟,就這麼到了普觀精舍開始上課。

  當時精舍正在尋找新址,舉辦禮拜萬佛法會,第一次的發心是布施籌建普觀新精舍。初初上課,也不知道何謂布施?只知道既然是蓋精舍,可以參與是一種榮耀。直到住持法師不斷開示布施的功德,及因緣果報的道理,才體悟到如果沒有護法居士發心布施道場,就不會有莊嚴的中台道場,自己也不會得遇大善知識;也不會有精舍,可以安心聽經聞法;更不會有普台,讓孩子有良善的品格教育。這一切無非不是透過布施,利益他人完成自利的最佳因緣。

  升到了中級班,師父開示六波羅蜜──布施度。修行菩薩法門,以布施為首,在事相上分為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;理上透過布施可以捨離慳貪、破我執、解脫自在,福慧圓滿。過去我執太重,總覺得所有事情想要達到圓滿,勢必親力親為,而造成人際關係惡劣,苦不堪言。直到開始聽經聞法,學習付出時間和體力,參與精舍活動,更擔任精舍照客,了解觀受是苦的道理,以慈悲心對待家人、對待師兄弟,學習如何與師兄弟分工合作,破除我執。

  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語妙善之法,為人演說,是為法施。」以無畏施於人,使眾生的心靈得到安定,袪除恐懼稱為無畏施。在精舍遇到師兄弟因為家庭、道業難以兩全,而心生煩惱,就會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,藉由不斷在精舍出坡作務,聽經聞法來轉念。師父常常告訴我們,斷一分煩惱,就能回復一分清淨。見到師兄弟因轉念,繼續發心修行,自己也會滿心歡喜。師父曾經開示:無論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都須以恭敬心、慈悲心、清淨心為根本;進一步,要達到三輪體空──無能施之人、無受施之對象、無所施之物,明白三者了不可得,當體即空,才能真正圓滿布施波羅蜜。

  佛法如甘露,除熱得清涼。感恩導師悲心大願,創建中台,弘法度眾;創建普台,培育優秀的下一代;廣設精舍,讓我們得以就近聽經聞法。佛法告訴我們,透過布施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,無論是時間、智慧、錢財與體力,無所求的付出,得自在與安樂。懂得付出才能真正成長,祈願從付出當中,可以讓更多人得以見佛得度,解脫自在,達到菩提涅槃圓滿境界。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