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“阅心”的法喜
文/普上精舍研经班学员 传谦

 

  若将人的生命成长周期分为:幼年、青少年、中年、老年,大多数的人其实都在懵懂、茫然、缺乏正知见的情况下成长。传谦在未学习佛法前,也和多数人一样,追求着所谓顺遂,却无方向和意义的人生。但自从担任社团指导老师,开始亲近中台禅寺之后,才有机会认识中台禅寺弘法的理念以及开山方丈 觉大和尚的悲心愿力。

  初学佛的我发现 大和尚所传授的禅宗心地法门,浅显易懂,贴近于生活而且易行。听法后的心境,犹如渴饮甘露般的清凉,从而导正过去对佛教与生命的错误认知,也开始让自己过着真正快乐的菩提人生。

  从小到大,不知看过多少篇的人生道理,但总在“知”的阶段,从未有力行的觉醒和觉悟。皈依三宝,成为佛弟子之后,便以佛心、佛行为榜样,要求自己以守戒为首。

 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“中台四箴行──对上以敬、对下以慈、对人以和、对事以真”,凡事更谨慎小心,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在无意间说出或做出对三宝不恭敬,有失分寸的事,造成他人对佛教的误解,引发他人毁谤三宝或社团。

  “中台四箴行”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,因为自己皈依守戒,无论在生活、工作或社团中都能真诚实在,不会因贪图一时的方便,使良心受到谴责。面对事情时,也能谨记师父的教导:要“万善圆彰”,事理一如,以智慧、慈悲、同理心处理每一件事。尤其在辅导社团或与同侪沟通时,渐渐学会深入思惟,凡事谦卑让功、不憍慢,无形中减少了是非与纷争。虽然有时仍会心生计较,但能立刻觉察,马上惭愧忏悔。

  除了皈依三宝及参与精舍禅修课之外,经营社团过程中的付出与磨炼,也让自己的心境得以随着愿力而提升。日前,无意间发现自己不再以食指指人,或以两手当胸交叉的姿态与人对话,也不会因事务繁忙,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,或因此觉得委屈、难过或抱怨,而且也开始懂得无相布施和惜福;与家人、同侪、学生相处时,能以慈悲、平等心广结善缘。这一切心念的转变,都源自于自己在人生的中年,有机会到精舍上禅修课学习正知见。过程中,虽然时有进退,偶有无明,但一切的因缘都是成长的契机──懂得反省检讨,更懂得分辨是与非。透过正知见的思维,渐渐将过去不正确的观念和习惯一一革除。

  今生虽然较晚值遇大善知识,但总比在无明、无知中直到生命终了幸运得多。每每看见年老又为病所苦的父母,让自己深感生命的无常,更深切体会《金刚经》所说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所以,我把握每次上禅修课,及回中台禅寺聆听大善知识说法的每一次机会。

  自从学佛以后,从原本妄想纷飞的心到实实在在契会“能观的心、能体悟的心”,其中的法喜,只有自己知道。导师 觉大和尚及住持见灯和尚也经常开示大众:“唯有当下这念清净心,才是真慧命”,要大家“狂心顿歇,歇即菩提”。原来,只要把握当下这念清楚明白、作主的心,清净的智慧便能现前。当心境安详而愉悦,遇事便能看淡、看轻、并且放下得失,甚至对于逆境的障碍,也能以感恩心和慈悲心看待。所谓“心转,境自转”,整个周遭的人际互动由“紧”转为“和”,一切都是菩提智慧与法喜。

  感恩皈依的功德、三宝加持、善知识的教导和护念,使自己学佛后,不再只是以长寿或富裕作为完美人生的标准,而是真正懂得如何“阅心”、“悦心”,在每一个当下乐活,发挥生命的真实意义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