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的心路历程
文/普和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理

 

     

  每个人修行学佛的因缘或许不同,但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成就佛道。回想小时候跟着“阿嬷”到佛寺礼佛、拜忏,当时懵懵懂懂只知道跟着礼拜,并不了解何谓“修行学佛”?在信仰上也只是停留在拜佛保平安而已。只要有因缘接触道场,不论是瞻仰庄严的佛像、亲近善知识,乃至于参加法会活动,都有着一股特殊的摄受力,无形中早已种下菩提种子,虽然她老人家已舍报三十余年,至今心中仍十分感念她的慈悲与智慧,接引我修行学佛。

  “修行”是修正自己的行为,“学佛”是向佛学习。从字面上解释很简单,但要从生活言行举止上去落实,就必须下一番功夫了。十几年前开始亲近中台正法道场,参加精舍各级禅修班,在循序渐进的课程薰修下,才真正了解正信佛教的意涵。而导师 觉大和尚住持正法,高树法幢,广传最究竟、最直接的心地法门,时时教示我们学佛一定要有“正知见”才不会走错路、走远路,乃至迷失而不自知。

  人的一生随着岁月成长,每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作各种不同的决定,在抉择的同时又要承担无法预期的风险与批评,这一切世俗的名利,衍生出许多烦恼与困惑;乃至因为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等习气,障碍了自己本具的觉性。

  学佛后,遇到种种逆境时,不再消极抱怨或逃避,反而更加积极理性的面对,用心思考问题的真正本质,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,不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,再转个念头,就会发现所有烦恼、困惑都是因为“我执”太深。修行学佛的人,若能将平日法师开示的法要运用在日常生活中,处理任何事情或面对逆境时,会更有智慧、更为圆融,所谓“有佛法就有办法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春节前夕,首次报名参加“学界禅七”,把握难得的助道因缘,真实的面对自己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。打七的目的是要“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”,利用七天的时间用功,学习找回本具的“觉性”,才发现几十年来一直向外攀缘的心,一但静下来,妄想、昏沉、无聊、无记轮番上阵,这念心始终攀缘不止。从禅七中体悟,其实修行的功夫不仅仅是在禅堂,平日在精舍禅修课程中薰修佛法、静坐时勤修数息等观行法门、把握因缘参加法会、出坡,乃至将六波罗蜜落实于生活中,不断精进用功,累积福慧资粮,所谓“修德有功,性德方显”,才能坐到“一支好香”,体验“狂心顿歇、歇即菩提”的境界。

  禅七期间, 导师与主七和尚开示勉励大众,在禅堂里要万缘放下、一念不生、坚住正念、随顺觉性,出了禅堂,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,就要提起,万善圆彰,修一切善,不执一切善,了知一切善都是三轮体空、众缘和合、不离自心。从甘露法语中我体会到:提起的时候全力以赴把事情用心做好,放下的时候“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”不计功过得失。用觉察的心省察自心所生的烦恼;再用觉照的心对治烦恼,改过迁善;因时时觉察、觉照进而契证本具的佛性。如是精勤行道,从理到事,从言到行,身心定能清净自在,成佛决定可期。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