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佛法得自在
文/普剛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觀
 


  每個人都有根深柢固的習性,我也不例外。學佛前,生活充滿了嫉妒心、分別心……心中的那把尺無時無刻不在衡量別人,比自己好的就心起嫉妒,比自己差的就瞧不起。此外,永無止盡的追求物欲,不僅要用好的,還要穿好的、住好的……在追求這些物質時,無形中也傷害了很多人、造了很多業而不自知。

  自從到精舍上禪修課後,懂得覺察、覺照,發覺心中的那把尺已不同往昔,那刻度是慈悲的、平等的,也了解「有求皆苦,無求即樂」的道理,生命並不是建立在物質的享樂上,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可做。

  學習佛法、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後,將禪修課所學的教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反觀自照,收攝六根,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得破、放得下,不再怨天尤人。如何收攝六根?不去看別人的缺點,不說他人的是非。因為在批評別人時,不僅沒有時間觀照自己,同時也容易造業,所以六根不要向外攀緣,讓生活單純,自然家庭、公司、社會和樂融融。

  經云:「若人靜坐一須臾,勝造恆沙七寶塔,寶塔猶須化為塵,一念淨心成正覺。」靜坐可以讓自心保持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不妄想、不昏沈,遇到逆境時,可以很冷靜地思惟,進而解決問題。但一般人遇到困難、逆境時大多會亂了方寸,轉而發脾氣、遷怒別人或到處求神問卜。如果能保持清楚明白,知道什麼時候該收、什麼時候該放,當下都能拿捏得恰到好處,那麼做任何事都能水到渠成。所以靜坐是我每天要做的功課,雖然才初初上路,希望有一天也可體悟出菩薩「禪悅為食」的箇中滋味!

  導師 覺大和尚常說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,當我以慈悲心去看待眾生時,就很想幫助他們,讓他們也可以自在、安樂的生活。在這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、境界,或者身體上的疲憊都不算什麼,如同《金剛經》云: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」很慶幸自己學佛,知道所有境界皆唯心所造,有了行菩薩道的願心,可以自利利他,怎還會有分別心、嫉妒心呢?此外,應珍惜這些福報及智慧,而且還須時時提醒自己「修一切善,不執著一切善」,才不會有得失心,當然生活就可以自在圓滿!

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