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佛法得自在
文/普刚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观
 


  每个人都有根深柢固的习性,我也不例外。学佛前,生活充满了嫉妒心、分别心……心中的那把尺无时无刻不在衡量别人,比自己好的就心起嫉妒,比自己差的就瞧不起。此外,永无止尽的追求物欲,不仅要用好的,还要穿好的、住好的……在追求这些物质时,无形中也伤害了很多人、造了很多业而不自知。

  自从到精舍上禅修课后,懂得觉察、觉照,发觉心中的那把尺已不同往昔,那刻度是慈悲的、平等的,也了解「有求皆苦,无求即乐」的道理,生命并不是建立在物质的享乐上,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做。

  学习佛法、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后,将禅修课所学的教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,时时反观自照,收摄六根,发现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得破、放得下,不再怨天尤人。如何收摄六根?不去看别人的缺点,不说他人的是非。因为在批评别人时,不仅没有时间观照自己,同时也容易造业,所以六根不要向外攀缘,让生活单纯,自然家庭、公司、社会和乐融融。

  经云:「若人静坐一须臾,胜造恒沙七宝塔,宝塔犹须化为尘,一念净心成正觉。」静坐可以让自心保持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不妄想、不昏沈,遇到逆境时,可以很冷静地思惟,进而解决问题。但一般人遇到困难、逆境时大多会乱了方寸,转而发脾气、迁怒别人或到处求神问卜。如果能保持清楚明白,知道什么时候该收、什么时候该放,当下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,那么做任何事都能水到渠成。所以静坐是我每天要做的功课,虽然才初初上路,希望有一天也可体悟出菩萨「禅悦为食」的个中滋味!

  导师 觉大和尚常说「但愿众生得离苦,不为自己求安乐」,当我以慈悲心去看待众生时,就很想帮助他们,让他们也可以自在、安乐的生活。在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、境界,或者身体上的疲惫都不算什么,如同《金刚经》云: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」很庆幸自己学佛,知道所有境界皆唯心所造,有了行菩萨道的愿心,可以自利利他,怎还会有分别心、嫉妒心呢?此外,应珍惜这些福报及智慧,而且还须时时提醒自己「修一切善,不执着一切善」,才不会有得失心,当然生活就可以自在圆满!

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