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脫生死,長遠之路
文/普安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尊
 


  佛陀為悉達多太子時,本是無憂無慮,出宮後看到人世間生老病死的景象時,大可請求父王開設托嬰所、育幼院、坐月子中心、醫院、養老院或生前契約機構,不就可以了事嗎?可是他卻毅然決然捨離世間的榮華富貴,選擇出家的路。顯然,佛陀選擇了「解脫生死」的志業──徹底從根尋找有情生死的苦因,謀求解脫生死之道。

  可是面臨同樣的生老病死,多數人卻視若無睹、無動於衷,遇到親友的病魔纏身或英年早逝,我們的婉惜、傷感頂多持續幾天而已,久而久之也可能就司空見慣、麻木不仁。有朝,自己面臨生老病死苦苦煎逼時,你是怨天尤人,還是求神拜佛?你是否甘願這樣過一生?是否甘心生命就這樣被套牢?相信你的答案絕對是「NO」,既然如此,該如何根本解套呢?

  有生就有死,生死是必然。我們的色身與心念剎那剎那間都在生死大海中載浮載沉,不能止息,這是真正的大苦,不是嗎?或許因為過去種下善因,所以這一生事事如意、幸福美滿,但是有朝「門前冷落車馬稀」時,你該如何自處?你知道生命的下一站會停靠在哪裡?福報盡了會變成怎樣呢?

  有人求神拜佛,祈求平安順利、發財,固然是人之常情,殊不知這似乎與神佛在作買賣,有求要有應,有求不應就污衊神佛,這是不正確的信仰。但若有人因一念至誠,與佛菩薩相感應,或者因學佛使個人與家庭平順而啟發修行的信心與動力,這都是好事;但感應當中,要知道其中有因有果,因為「唯天下之至誠」,所以自然感而遂通,因緣果報絲毫不爽。進而,也要知道「緣起性空」、「緣生緣滅」的道理,學佛不是只為了當前身心快樂些、際遇好一點、感情好一點、孩子乖一點、生活如意一些……這些順境還是有可能會過去,所以我們要聞法修福來累積福慧資糧。

  生死解脫不離身心、不離當下,學佛也絕非要遠離塵世、閉關自守或到深山出家,避開人間萬事萬物才叫清淨佛法。其實不論身處何地、何種身份,只要有心都可以修行。只要親近善知識,建立正見,就能了解法的真相。如只求一己之開悟,修慧不修福,最後難免落入羅漢托空缽的困局;只有學習佛菩薩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的大智與悲願,福慧雙修,才能打開解脫生死的大門。

  當然,「真金須是紅爐煉,白玉還他妙手磨」,因緣要時間、要心力的醞釀,成就佛果是一點都無法造次所能得。也因為「因」與「緣」的不同,會有不同的果報,如同化學實驗,材料、環境、溫度及條件不一樣,結局也就不同。溫度降到零度以下,水會結成冰,加熱後就變成蒸氣,進而形成動力。因此,生命的趨向不是命定的,更不是神佑的,而是有很多的可能。它決定在每一個時空座標軸中,我們如何定位、如何自處,每一時點上所呈現的狀態,將構成下一時點的位置。有時還會餘波盪漾、猶有餘力,持續影響以後生命體的展現與走向。時間因緣一成熟,天蠶可再變、金蟬可脫殼,幼蛹可羽化為蝶,固然是生命的本然,而每一剎那固然會受前一剎那所左右,甚至於受好久之前所種下的因緣推拉,如同眼前所看到的星光,是好幾千萬年前該星球所射發的。此時此刻此地,生命固然承續以往的軌跡,但是每個當下,我們同時也可以主導或創造美好的因緣與條件。如果,能因勢利導、不迎不拒、不忮不求,突破此種束縛或障礙,生命就有無限的可能。也唯有經由知苦、斷集的體認與用功,以及慕滅的動力、修道的落實,才能離苦得樂、常樂我淨。

  總之,佛學是破除迷信崇拜和他力依賴的心靈智慧之學。學佛沒有厭世、沒有逃避,只有面對生死、認識自我、依止善知識、建立正知見,作長期的努力,才能真正剋期取證。佛法是人間性的,它可開發佛智,它能在你的生命中產生作用,活著時在任何因緣條件下都能自在而不痛苦、不煩惱,還懂得如何生活與工作,圓滿和諧家庭與人際關係。進而,可徹底止息生死的輪迴,當體證到真理法則、破除我法二執時,就可截斷生死之流,這就是出世的大受用,也是你我此生的一大功課。你是否找到這樣的一條康莊大道?正法的道場、正信的精舍,悲智雙運的大善知識就在您眼前,您看見了嗎?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