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七──新開始,心開始
文/台灣大學中文系 傳觀
 


  姑且容我這麼說吧:佛法的好,中台的好,參加愈多次禪七愈知道。「禪七打得如何?」是每回解七後必然面對的關切與詢問,隨著年歲增長,對道理的體會與落實的程度逐漸加深,「覺得自己又進步許多」,這個答案看似一成不變,實則真切。然而愈是進步,愈是明白自己的不足。

  八天七夜,從擾攘紛雜的塵世抽離,踏上由染而淨的心靈歸途。千人雲集,早晚課梵唄唱誦的厚度震懾人心。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是一致的目標與方向,然而,當兩聲木魚止靜,微閉雙眼,禪堂中的每個人是各走各的路了。自己的無明煩惱,終須自己面對,修行路上,畢竟孤獨。孤獨,何嘗不是人生的真相?聚散無常,緣起性空。

  凡夫眾生的道心,進進退退。由淨入染易,由染返淨難。還有太多有形無形的執著羈絆,在妄想的狂潮裡載浮載沉,皆因不明諸法實相、心性真理。佛法的正知正見是漫漫長夜的明燈──回頭是岸!

  解七前一天的清晨,從寮房往禪堂的路上,天色深沉,鐘聲悠遠,陣陣傳來,又復消散而去。踏著步子,心中盡是一片寂然清明,深沉凝定一如破曉前的天色──原來,能夠念念分明、處處作主,才是真正的喜悅與踏實。

  對「虛妄不實」的體悟又更深刻了些。禪堂中靜坐,偶爾傳來突發的咳嗽聲或禪凳抽屜的開闔聲,知道這些聲音都是生生滅滅,來去且由它,唯有聞性不變,堅住正念,繼續用功。下坐後行香,或許是每個人對速度快慢的定義不甚相同,自己的步伐大小與步速增減難免不能隨心所願,稍微細心觀照,只有能知的心才是真實,但凡帶有抱怨色彩的心念,哪怕只是輕輕皺一下眉,都是妄生分別。行香後休息,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風景,是經行、是禮佛、是飲水,這念覺性都可以存在。多明瞭一分虛妄不實,便也多明瞭一分常住真心。

  恭聆導師 覺大和尚與住持見燈和尚開示,深自反省,「修行」二字更加切身。聽著香嚴智閑禪師的公案,不禁落淚。古來祖師大德,求道修道,不辭萬苦千辛;今日中台禪七,大善知識近在目前,豈能不善自珍惜?「傳佛心燈,續佛慧命」,寧靜之中,第一次體會到此八字之間那通天地、貫古今的深弘遠大。承傳如來家業是佛弟子最終的自我期許,菩提大道是願行的落實,任重道遠,艱辛可以預見,卻步步光明。

  解七當日,早課唱誦〈韋馱讚〉,想起 導師開示高峰妙祖師的公案,眼眶滿盈著淚水,又從禪堂一路到齋堂。法師說,知慚知愧,即超越百世……「梵行高遠,慈悲一切」,行者的清淨何其令人欣慕嚮往!回憶昔時,進退不定,甚或道念不敵凡心,一曝十寒,不知精進,只有懺悔。一記棒喝,當自警醒。我擔心的不是禪七一日十支香的腿痛難忍,而是解七之後,又返紅塵,對於禪堂裡初萌的那一點珍貴的道心,自己是否擁有足夠的道力時時刻刻「保持覆護」?「染緣易就,道業難成」。──啊!此時此刻,只有努力把握「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」的本份事,唯有當前這一念,不應患得患失。

  如果禪七必與「精進」相連,只願終身奉行。

  事相上的禪七有始有終,然而禪七當中所揭示的佛性,沒有開始,沒有結束,因為眾生本具。這是今後用功的入手處。「堅住正念,隨順覺性」;「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」;「修一切善,不執一切善」──如說修行,我願如斯!
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