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七──新开始,心开始
文/台湾大学中文系 传观
 


  姑且容我这么说吧:佛法的好,中台的好,参加愈多次禅七愈知道。「禅七打得如何?」是每回解七后必然面对的关切与询问,随着年岁增长,对道理的体会与落实的程度逐渐加深,「觉得自己又进步许多」,这个答案看似一成不变,实则真切。然而愈是进步,愈是明白自己的不足。

  八天七夜,从扰攘纷杂的尘世抽离,踏上由染而净的心灵归途。千人云集,早晚课梵呗唱诵的厚度震慑人心。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是一致的目标与方向,然而,当两声木鱼止静,微闭双眼,禅堂中的每个人是各走各的路了。自己的无明烦恼,终须自己面对,修行路上,毕竟孤独。孤独,何尝不是人生的真相?聚散无常,缘起性空。

  凡夫众生的道心,进进退退。由净入染易,由染返净难。还有太多有形无形的执着羁绊,在妄想的狂潮里载浮载沉,皆因不明诸法实相、心性真理。佛法的正知正见是漫漫长夜的明灯──回头是岸!

  解七前一天的清晨,从寮房往禅堂的路上,天色深沉,钟声悠远,阵阵传来,又复消散而去。踏着步子,心中尽是一片寂然清明,深沉凝定一如破晓前的天色──原来,能够念念分明、处处作主,才是真正的喜悦与踏实。

  对「虚妄不实」的体悟又更深刻了些。禅堂中静坐,偶尔传来突发的咳嗽声或禅凳抽屉的开阖声,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生生灭灭,来去且由它,唯有闻性不变,坚住正念,继续用功。下坐后行香,或许是每个人对速度快慢的定义不甚相同,自己的步伐大小与步速增减难免不能随心所愿,稍微细心观照,只有能知的心才是真实,但凡带有抱怨色彩的心念,哪怕只是轻轻皱一下眉,都是妄生分别。行香后休息,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风景,是经行、是礼佛、是饮水,这念觉性都可以存在。多明了一分虚妄不实,便也多明了一分常住真心。

  恭聆导师 觉大和尚与住持见灯和尚开示,深自反省,「修行」二字更加切身。听着香严智闲禅师的公案,不禁落泪。古来祖师大德,求道修道,不辞万苦千辛;今日中台禅七,大善知识近在目前,岂能不善自珍惜?「传佛心灯,续佛慧命」,宁静之中,第一次体会到此八字之间那通天地、贯古今的深弘远大。承传如来家业是佛弟子最终的自我期许,菩提大道是愿行的落实,任重道远,艰辛可以预见,却步步光明。

  解七当日,早课唱诵〈韦驮赞〉,想起 导师开示高峰妙祖师的公案,眼眶满盈着泪水,又从禅堂一路到斋堂。法师说,知惭知愧,即超越百世……「梵行高远,慈悲一切」,行者的清净何其令人欣慕向往!回忆昔时,进退不定,甚或道念不敌凡心,一曝十寒,不知精进,只有忏悔。一记棒喝,当自警醒。我担心的不是禅七一日十支香的腿痛难忍,而是解七之后,又返红尘,对于禅堂里初萌的那一点珍贵的道心,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道力时时刻刻「保持覆护」?「染缘易就,道业难成」。──啊!此时此刻,只有努力把握「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」的本份事,唯有当前这一念,不应患得患失。

  如果禅七必与「精进」相连,只愿终身奉行。

  事相上的禅七有始有终,然而禅七当中所揭示的佛性,没有开始,没有结束,因为众生本具。这是今后用功的入手处。「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」;「静则一念不生,动则万善圆彰」;「修一切善,不执一切善」──如说修行,我愿如斯!
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