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吃甘蔗的滋味──生處轉熟、熟處轉生
文/普親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放
 


練腿攝心上靈山

  過完年上山參加大眾精進禪七,這是第二度打七。鑑於上次的痛苦經驗,幾乎大半時間都在色身的酸痛中掙扎煎熬,雖然好歹坐了一支好香,但那“呼天不應、叫地不靈”刻骨銘心的經驗提醒自己──必須及早準備下次的禪七。因此解七返家後即開始延長靜坐時間,並盤腿誦經,以練腿功;上山前也儘量多誦《金剛經》,好讓自己攝心。

起七法語尋寶圖

  起七茶會上 大和尚開示道:「打禪七有三個關口可以開悟:第一是起七法語、二是趙州茶、三是往後七天的禪坐。」這才恍然大悟──原來擺在桌上的『起七法語』是張尋寶圖!此行再度入寶山 大和尚在登山口送給我們的錦囊秘笈是:『個個有株菩提苗,荒草叢生花難開;禪七內照生光明,翻身一躍見靈台』,循此藍圖展開入山尋寶的旅程…。

八戒懺磨淨身心

  受「八關齋戒」時,「懺磨」開始,淚水仍像上次一樣地奪眶而出,所幸這次的“降雨量”比之上回少了一些,始知累劫所造諸罪業,須經長時間不斷的懺悔方得消除。「懺磨」後,隨即兩天的數息靜坐;因身心已先調順,終能安然地進入往後數天的禪修。在這短短七天中遍修三學──先藉持戒、懺磨來淨心(戒),而後數息靜坐求定心(定),最終期能明心見性(慧),剋期取證。

中道實相見靈台

  第四天開始進入最究竟的頓悟法門──「中道實相觀」。由於有先前數息定心的基礎,此後每支香剛上座時先默念三遍「狂心頓歇,歇即菩提。」那「一念不生」的定境很快就現前,體悟到「翻身一躍見靈台」的真相。原來「菩提本無苗,靈台亦非台」,「菩提苗」與「靈台」皆方便之說,其實都是指我們這個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靈知靈覺的自性,亦即人人本具的佛性。三千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證悟時歎道:「奇哉!奇哉!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!」換言之,眾生若能時刻保持清淨無染的覺性,安住於無顛倒妄想執著的「中道實相」中,當下這念心「即心即佛」。  大和尚老婆心切地告訴大眾:「依此法而修,只要有信心、耐心、恆心,能站得住、站得長,人人都可以成佛!」又在解七法語說「一切法門標月指,處處點醒夢中人」,這七天中 大和尚與主七法師一路殷切慈悲的開示有如“標月指”,引領著猶在夢中的大眾尋覓各人的自性寶。

無念定境契法義

  記得住持見桅師父曾經說過:「如果有實修經驗,對於經文就容易了義。」透過此次禪七體驗到此言不虛。在那「無念」的定境中,能作主的心是清楚明白的,因此聆聽著甘露法語,比往常更能相應於心;對於從前不甚瞭解的偈語經句也漸能參究契悟。例如在禪堂中的偈子「惺惺寂寂是,惺惺妄想非;寂寂惺惺是,寂寂無記非。」──現在終於懂了!為什麼「狂心頓歇,歇即菩提」?喔!原來當有生有滅的雜念妄想止息時,那不生不滅的菩提自性自然一枝獨秀地展露苗頭。《金剛經》上說:「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。」是什麼心?為何不可得?喔!原來這三心都是眾生的妄想心,生生滅滅如夢幻泡影,當然了不可得!解七後法喜充滿,只因此行入山獲寶更多!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