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心覺照──修行的生活日記
文/普台籌備處專員 傳聰 圖/見瑰法師
 


2003.02.08/以「無常」為警策

  今天的自然課,事前花了不少時間、精神準備,看到許多孩子上課快樂的樣子,心裡覺得很高興。但是課上完後,常常會去回想,沒有保持正念。下了山,總覺得要保持清楚明白更加不易,因為心已經習慣靠在妄想、執著上,不靠在境界上,心就不容易安住。期許自己常以「無常」警策,提起正念,放下執著與妄想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大眾當勤精進,如救頭然,但念無常,甚勿放逸。」

2003.02.19/一念之差

  今天在精舍禪修班中,師父提到「引磬入牛胎」的公案,由此自己有個想法:如果能把每次心念面對境界時的抉擇,當成生死關頭一樣看待,對於堅住正念應該會有幫助。實際上,一念之差也往往就是凡聖的不同之處。《觀心銘》云:「凡聖之形,應念而現。」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!

2003.02.19/廣修一切法門

  體育課讓孩子玩「雙手拍掌相撲」的平衡感遊戲,結果一個個子較小的女生告訴我說她不玩,因為「怕被推倒」……善於觀察、體諒眾生的心是不容易的,自己往往不自覺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,忽略了各式各樣人對一件事的不同觀感與感受。「眾生歡喜,諸佛歡喜。」想面面俱到,做到圓滿,必須不斷精進,廣修一切法門。

2003.02.20/放下自我

  之前向實習輔導老師提出「兒童讀書會」的構想,是希望有興趣的五、六個孩子參加,這樣子學習效果較能落實,可是老師卻告訴我,希望能在晨間教學的時段「全班」實施。以自己目前所知,人數太多的讀書會不易進行,容易淪為「讀書心得報告」,無法針對個人強化學習,或深入探討某個問題。原先想向老師說明我的困難之處,可是老師好像只想表達自己的想法,卻沒給我什麼機會說明,心當中感到「溝通真是不容易啊!」

  剛開始心中只是一直朝著「我要如何把心中的讀書會方式說明讓老師了解」的方向思考,第二次去找老師溝通時,結果還是一樣──沒讓我有說明的機會。隔天,自己換了個方向,不再那麼堅持自己的想法,開始朝折衷的方式去想,思惟老師會這樣安排的考量是什麼。原先以為想不出折衷的辦法(能全班實施,又能兼顧學習效果),後來卻想出來了,老師也欣然接受。

  放下自我想法的過度堅持,自由、思考的空間才能擴展開來,若不能將對方的考量接納為自己的考量,「溝通」是不存在的。

2003.02.21/慈悲心

  想到慈悲心,記得在學校,有一次看到小朋友準備用水沖洗垃圾桶,桶內還有許多眾生,本想出聲阻止,可是卻突然猶豫了一下,水就沖下了去。之後很後悔「為什麼剛剛不敢說出口」,這就是因為怕別人異樣的眼光,不敢與眾不同。雖然非每次如此,但有時還是會退縮。

  曾經聽過一個公案:觀世音菩薩曾經化身為一尋常百姓,有一次見到一個漁夫捉了許多魚,菩薩先是勸他放了那些魚,漁夫不肯;於是說要向他買,他也不肯;最後菩薩就偷了他的魚去放生,結果漁夫發現了,就痛打菩薩一頓……。若我沒記錯這個公案的話,菩薩的示現是否意味著「真正的大慈悲心是不怕別人異樣眼光、願意承擔後果的?」如果我是那些待宰殺的魚,有了一線生機時,卻由於放生者因「怕別人異樣眼光」而讓自己喪失得救的機會,心中又作何感受?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