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行精进,破烦恼恶

文/美国佛心寺中文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光

2019年年底,我在普德精舍打禅七期间,体会到了此生从未感受过的平和宁静,可惜后来在工作和生活当中,这念心又迷失了,无法作主,使得烦恼常相左右。当我阅读《禅七开示3》时,似乎老和尚就在眼前说法,提醒我回光返照。

  老和尚在书中开示:「所谓真参,就是要时时刻刻、老老实实地回光返照……绵绵密密,不夹杂、不间断。」我明白在读书时,当下这念心保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,没有第二念,就是菩提心、涅槃性现前。而读书、喝水、烧菜、开车的心,都是同一念心;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能时时保持觉性,就可以处处体会到本自具足的安宁与平和。

  虽然明白此理,生活中却缺乏落实的毅力。比如:本来时间充足,可以尽早准备博士毕业答辩的材料,却总是不想去做,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仓促地完成;早晨醒来后理应去洗漱、做早课,却在床上看手机,使眼睛疲惫不堪后才起床。由于没有坚住正念,这念心与贪嗔痴相应,使得身心愈来愈疲劳沉重。一段时间过后,我对念念迁流的生活感到厌倦,于是提醒自己要返照自心、照破烦恼;但是,当自己精进用功了一阵子之后,却又懈怠了,又开始念念迁流。始终是如此进进退退,陷入烦恼和觉性循环往复的轮回里。尽管佛法当中处处都阐明了精进的重要性,然而「精进」对自己而言仍是十分困难,应如何才能发精进心,来打破这种无休止的循环呢?

  《大智度论》云:「菩萨有三种思惟:『若我不作,不得果报;若我不自作,不从他来;若我作者,终不失。』如是思惟,当必精进,为佛道故,勤修专精而不放逸。」当我依照此理来提醒自己时,就比较容易提起正念,立刻检讨反省。比如:做菜时如果想听新闻,就告诉自己如果不能养成专注当下的好习惯,便很难有禅定的果报;当心思散乱或焦虑忧愁时,就告诉自己这正是练习定心的好时机,而鼓励自己静坐。

  另一方面,思惟无常的道理,也能帮助自己精进用功。《无常经》言:「譬如路傍树,暂息非久停,车马及妻儿,不久皆如是」;「少年容貌暂时住,不久咸悉见枯羸」。这些道理让我体会到:金钱、权势、名望、身体,都只能暂时运用,在往生的那一刻,无法带走纤毫;只有当下这念清净、平等、慈悲的心,才是可以永远依靠的。要在短暂的一生中,努力地修禅定、智慧、福德,改掉根深蒂固的习气,人生才能在无常中变得光明、有意义。如此思惟,自己就更容易提起精进的心念。

  因此,当我们在修行中感到心力匮乏时,应当时常思惟佛经章句及师父的开示,来帮助自己重拾前进的动力和信心。

  经云:「人能爱乐修行精进,无事不得;得至佛道,终不虚也。」在动静闲忙中,如果能遵循老和尚教导的方向来用功:「时时刻刻、老老实实地回光返照……绵绵密密,不夹杂、不间断」,相信有朝一日也可以像诸佛菩萨一样,具备大福德、大智慧、大禅定,利乐有情。